舌尖,穿越历史的饮食丝线

——品尝红运坊“药膳小馒头”

在物质匮乏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前,能够吃上白面馒头的人,不是家庭富有者,就是有“商品粮”户口的。那白华华的馒头吃上一口香甜酥软,柔韧滑润。而大多数人却以“黑”面馒头为主。红薯干磨成面蒸的馒头,黑乎乎蔫巴巴的,黑豆、赤豆、高粱等面蒸的馒头,虽说有一定的风味,但时间长了,却难以下咽。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四十多年时间里,天道轮回,就饮食来说,少数条件好的人花两元钱买一个粗、杂面蒸的“黑”馒头,而大多数人却花一元钱买两个细面蒸的“白”馒头。
一个道理,有人天天吃肉吃得烦心,改口吃素,有人天天吃白面馒头改口吃黑面馒头。
物质丰富的时代加上城市生活久了,那些留恋餐桌上大鱼大肉的行动和海鲜鸡鸭以及细粮主食大快朵颐的现实,让儿时瘦瘦的身段现已变得大腹便便。
现在想来,美食只有物质这个空壳,吃起来只是个味,“美”与“不美”之感。但是在人们早就吃腻了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之后,又想起来那个年代的野菜、玉米、白扁豆、红高粱等这些野、粗、黑的食物。先不说它们独特的滋味,就说那“苦”的年代,这些粗粮对度饥救饿、增强体质起到了重要作用。别看它们粗劣简单, 可它们却滋养了我们的身体,塑造了我们的灵魂,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和情感。
乡下的粗粮食,那红薯干蒸馍,那高梁面掺玉米糁的馒头,无时不在勾起我对它们滋味的思念和回忆。
上个星期天在禹州花卉市场旁边开配方茶的张红经理打电话说中午厨师蒸了笼杂粮馒头让去尝尝。
对于杂粮馒头的向往,不容我思索便答应了下来,便约了朋友中午来到配方茶社。
饭菜简单,师傅炒了两个素菜,熟了一碗酱豆,竹盘里盛装着十几个冒着热气、颜色黑而带着棕红色的馒头。
拿起一个馒头,沾了酱豆送入口中,鲜香味浓,甜美可口占满了整个口腔,不经牙齿的咀嚼,便让我有了一种美味的感触。这种感觉就和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恩特的文学作品一样,能激起回忆并引起强烈快感。
他吃上一口玛德莱娜的小点心,于是一下子使美味震撼了味蕾并回忆起了自己的一生:“带着点心渣的那一勺茶碰到我的上颚,顿时使我浑身一颤,我注意到我身上发生了非同小可的变化。一种舒坦的快感传遍全身,我感到超尘脱俗却不知出自何因。我只觉得人生一世荣辱得失,清淡如水,背时遭劫亦无甚大碍,所谓人生短促不过是一时幻觉,那情形好比恋爱发生了变化,它以一种可贵的精神充实了我。”
当时我吃了这种虚虚的蓬松的高梁红色的小馒头蘸着酱豆时,美味和思绪的潮水和普鲁恩特的心境如出一辙。只不过他食用的是母亲给他的玛德莱娜的小点心,而我吃的是粗粮制成的小馒头。
朋友见我如此惊愕,微笑中饶有兴趣说起了这种馒头的由来。别看这小小的馒头,可用料却十分复杂,以食材的比例来说,用100克的薏苡仁,100克的赤小豆,100克的炒白扁豆,100克的山药,100克的葛根,120克的茯苓和2000克面粉加上酵母掺和而成。值得一提的是,这种面选用的食材都是按中药的炮制加工的,因具备了炮制后的药性,我们给他起名“药膳小馒头”。
蒸个馒头为什么这么复杂呢?张总说,现代物质生活好了,人们在不断吃尽各种美味佳肴之后,随着大量的脂肪、高酸、高油、高盐在体内的蓄积,一些相应的疾病也随之而来,这些病大多属于慢性的,给人特别是在外面吃饭的常客带来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在开发了八种中药配方茶用来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的同时,也想进一步地开发一些人们的主食馒头来调理和预防这些慢性病,通过饮食达到消除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治病是需要药物的,而药特别是中药都有一定的苦味,同时它的药味不符合人们用来调理身体的口感需要,而通过食物的香味才是调理的首选,而具有药效的食物是最好的。食物一般不存在毒性问题,民谚有“先进药房后到厨房”之说。说明药食同源,既不伤肤,又不苦口,人们乐以采用。历代名医均认为:“药物多用于攻病,食物多用于调补。”唐代名医孙思邈说:“为医者,当须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说明了食疗食补的重要性。所以自古以来就有“药补不如食补”之说。张经理说:“目前我们开发的品种有现蒸的鲜药膳馒头和真空包装的馒头,随后还要开发茶点类更小的干药膳馒头,适应各种环境下各类人员的需求。”
从红运坊他们送取的食物来看,赤豆,是家庭常用的主副食品,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等成分。味甘性平,有解热毒、利小便、消肿等功效。薏苡仁也是家庭常见的食物,营养成分也很丰富,它味甘性微寒,更有补脾和胃、利湿止泻的功效。白扁豆则性平,味甘,有健脾和中、清暑化湿的功效。尤其是白扁豆含微量元素锌,能促进机体发育和造血功能。山药又是四大怀药之一,素有“怀参”的美称,含淀粉、糖类、蛋白质、淀粉酶、多种维生素、黏液质和多种矿物质。食用山药,能供给人体大量的粘液蛋白,能预防血管系统的脂肪沉积,保特血管的弹性,防止动脉硬化发生。常吃山药还能预防肝、肾缔结组织的萎缩,预防胶原病的发生等。中医认为,山药味甘性平,有补中益气、健脾胃、固精、益肺等功效。宋代的《图经本草》将茯苓列为名贵的滋补品,“久服可安魂,养神,并延年”。现代的食品如茯苓饼、茯苓糕等都是人们特别是中老年人喜爱的食品之一。中医认为它“既有滋补作用又有利水渗湿的功效,既能利脾健胃,又能安心养神”。葛根性味甘、平、辛,有解肌退热、生津止渴的功效。
这些选用的食物中,大多是日常食用的五谷杂粮。“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所以养成吃五谷杂粮的习惯,可增强预防疾病的能力并可通过食补,辅助治疗某些疾病。
我们今天所吃的“药膳小馒头”,与其说是粗粮,不如说是可口美食,与其说是家常食物,不如说是滋补食品,与其说是味道不怎么芬芳,不如说是富有营养,与其说是舌尖与食物的碰撞产生的思绪,不如说是五谷杂粮对于一代又一代人的美好记忆。
吃食未尽,饶有兴趣来到厨房,刚好一笼小馒头揭盖出锅,热气散尽后,一个个饱满光洁、穿着高梁红彩衣的小馒头,展现在我们面前,趁热气飘散之余,拿起一个掂一掂,软软的轻轻的,然后放在鼻尖上猛吸一口气,闻一闻,一股小馒头透着烟火气的香气沁入心扉,从中间掰开,一层叠着一层,具有很强的弹性和韧性,迫不及待放入口中,鲜嫩柔软又很有嚼头,最为诱人最为精华的是舌头和味蕾上透出的各种食材揉和在一起的面香味。正如刘已青先生说的那样:“那是自然的食物气息,那是一层一层的筋道,那是丰满舌尖的香甜,那是对土地和食物的感恩,当然,也是一番劳作后的享受。”
“药膳小馒头”这种带有北方五谷杂粮味的最简单的面食,蕴含着食物的美味,在揉入了淳朴的民风之美的同时,也为人们带来了身体健康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