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葳色赤通经脉 凌霄性寒能祛风

——诗词中的凌霄花及其药用价值

双龙对起,白甲苍髯烟雨里。疏影微香,下有幽人昼梦长。湖风清软,双鹊飞来争噪晚。翠飐红轻,时下凌霄百尺英。(宋代苏轼《减字木兰花·双龙对起》)
北宋年间,杭州西湖边的藏春坞住着一位诗僧,法号清顺。清顺的住所门前有两棵古松,凌霄攀援其上,扭曲盘旋,宛若虬龙,叶片葱郁浓绿,繁花赤艳似锦,微风吹过,暗香袅袅,落英缤纷。清顺每日卧于凌霄花下,幽静而惬意。一日,苏轼骑马从此经过,清顺手指落花求诗,苏轼遂以这首《减字木兰花·双龙对起》相答,后世传为嘉话。

紫葳弱质可凌天
凌霄为紫葳科凌霄属落叶木质藤本植物,最初名为“苕”。《诗经·小雅·苕之华》载:“苕之华,芸其黄矣。心之忧矣,维其伤矣!苕之华,其叶青青。知我如此,不如无生!”该诗以花叶繁茂的凌霄起兴,表达饥荒灾民的凄怆悲愤之情。凌霄虽然毒性很低却性寒善攻、走而不守,不适合身体虚弱的灾民食用。魏晋曹植《白鹊讴》载:“饥食苕华,渴饮清露。异于畴匹,众鸟是慕。”白鹊是代表祥瑞的超凡之鸟,能以苕华为食,所以引得众鸟羡慕。受《诗经》影响,后世常用凌霄花表达悲愤之情,如明代刘基《丙申岁十月还乡作七首·其四》载:“枳枸悲风吹白日,苕华高影隔青丘。坏垣蟋蟀知离恨,长夜凄凉吊独愁。”
凌霄花期很长,能从入夏一直开到深秋,朵朵漏斗状钟形的花朵三五成簇,灿烂开放,赤艳夺目,在绿叶中间显得分外显眼。在《神农本草经》中,凌霄花被称为紫葳。《本草纲目》载:“俗谓赤艳曰紫葳葳,此花赤艳,故名。附木而上,高数丈,故曰凌霄。”清代乾隆皇帝《题钱维城花卉册·其九·凌霄》亦曰:“赤艳因而唤紫葳,舞风饮露恣芳菲。虽然具有凌霄志,那免依枝附木讥。”宋代赵蕃将赤艳的凌霄花比作燃烧的火焰,其作品《咏智门佛殿前凌霄花与斯远同作》载:“桂栽初得地,藤附亦凌霄。层叶圆如葆,高花艳若烧。”
凌霄为藤本植物,能攀援树木,直上高空,高达数丈,在唐代的时候,开始被称为“凌霄”。宋代韦骧《和凌霄花》:“翠蔓缘株上,红芳冒暑开。凌霄诚有谓,托质岂无媒。”凌霄有壮志凌云之意,古人常通过凌霄花托物言志。宋代宰相贾昌朝《咏凌霄花》:“披云似有凌霄志,向日宁无捧日心。珍重青松好依托,直从平地起千寻。”该诗通过凌霄花表达了自己的凌云壮志和报国忠心。朋友们之间也常通过凌霄花表达美好的祝愿,如宋代李弥逊《点绛唇·奉酬富季申》:“翦翦疏花,托根宛在长松底。蔓柯相倚,便有凌霄志。丹凤忽来,小队迎秋起。留无计,待公归侍,重与分红翠。”
凌霄花虽然能凌空直上,傲视其他植物,但却须攀援树木,有人觉得它没有独立精神,写诗加以讥讽。如白居易《有木诗八首·七诗》:“有木名凌霄,擢秀非孤标。偶依一株树,遂抽百尺条。托根附树身,开花寄树梢。自谓得其势,无因有动摇。一旦树摧倒,独立暂飘飖。疾风从东起,吹折不终朝。朝为拂云花,暮为委地樵。寄言立身者,勿学柔弱苗。”该诗以凌霄花入手,强调做人应独立奋发,不可依附他人,柔弱没有主见。现代诗人舒婷的名篇《致橡树》写道:“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但从另一方看,凌霄花天生弱质,却不被自身条件限制,勇于攀登,借助外部力量,实现人生的理想,也是自强不息精神的体现,故舒婷后来在《硬骨凌霄》一文中写道:“做一株硬骨凌霄又何妨!”
凌霄意象奇特,常被用到药名诗中,如宋代陈亚《生查子·药名寄章得象陈情》:“朝庭数擢贤,旋占凌霄路。自是郁陶人,险难无移处。也知没药疗饥寒,食薄何相误。大幅纸连粘,甘草归田赋。”
凌霄色赤善理血
凌霄的干燥花(凌霄花)、茎叶(紫葳茎叶)、根(紫葳根)均可入药,具有药用价值。
“紫葳味酸,调经止痛,崩中带下,癥瘕通用。”(明代龚廷贤《药性歌括四百味·紫葳》)凌霄花又名紫葳花等,是常用的活血调经类中药。凌霄花具有清热凉血、化瘀散结、祛风止痒的功效,用于血滞经闭、跌打损伤、血热风痒、疮疥隐疹、痤疮的治疗。
“凌空千尽走龙蛇,隐映柴门野老家。拚把长缨縻落月,乱飘丹粉染晴霞。猿猴升惯能收药,蝴蝶低飞不到花。最爱豹林种处士,紫英香里岸乌纱。”(宋代舒岳祥《咏凌霄花》)凌霄花性寒清热,凉血止血,单味研末冲服,或配伍地榆、槐花、生地黄等,可治疗血热便血、崩漏。
“凌霄寒性甘酸味,崩带癥瘕产乳宜。血热生风疮疠治,还须鼻目远相离。”(清代王如鉴《紫葳》)凌霄花性寒行散,气血虚弱和内无瘀热者慎服。凌霄花花香浓郁,久闻伤脑,其花粉对眼睛的刺激性太大,会引起红肿。《本草纲目》等本草典籍认为:凌霄花不可近鼻闻,伤脑。花上露入目,令人昏蒙。
“凌霄多半绕棕榈,深染栀黄色不如。满树微风吹细叶,一条龙甲飐清虚。”(唐代欧阳炯《凌霄花》)凌霄花辛散行血,活血力强,能破瘀血、通经脉、散癥瘕,消肿痛。凌霄花配伍当归、红花、赤芍等,可治疗血瘀经闭;单用捣烂外敷,或配伍乳香、没药等,可治疗跌打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