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姜汤慰平生

前些日子,老家的小弟送来一袋刚出产的生姜,让我尝尝鲜,有子姜、黄姜、老姜,带着绿茎秆,带着馨香气,看着都诱人。小弟说:“子姜可以趁鲜吃,炒着吃、酱着吃,脆脆甜甜的,佐酒下饭蛮有味道。老姜可用半湿的黄沙存起来,随用随取,既可当佐料,又能用它调养身体。小时候,每到冬天,咱妈常为我们熬糖姜汤,给我们暖身子,你还记得吗?”他的一番话勾起了我对姜的美好回忆。
姜在我的老家是极为普通的菜蔬,菜园里常种上几垄。最早采收的是子姜,又叫仔姜、紫姜、鲜姜,嫩黄嫩黄的,带着簇簇淡红的姜芽。子姜在第一场霜降后开始采收,经了霜露的濡染,鲜润中散发出缕缕清香。加盐加糖加甜面酱,腌出来的子姜釉色闪亮,酱香浓郁,吃起来微辛回甜,脆嫩爽口。难怪宋代理学家刘子翚在《园蔬十咏·子姜》一诗中赞曰:“新芽肌理腻,映日净如空。恰似匀妆指,柔尖带浅红。”
老姜采收较晚,深秋至初冬,姜园里的茎秆枯黄时才开始收姜。老姜的茎块肥大,一疙瘩一疙瘩的,现出一层赭黄色,其辛香之味愈加浓郁。此外,还有要到第二年第三年才采收的姜母,皮厚色重,纤维多,味道比老姜更辛辣。无怪乎老话说,姜还是老的辣。老姜、姜母不仅是优质的作料,祛腥除荤、提香增味效果更佳,还是一味常用的中药材,鲜用干用皆可。
民间用姜疗病养生较为普遍。我的母亲算是食姜用姜高手,不仅用在烹调食物上,炖、焖、煮、炒、烧、酱、干制、煲汤,样样用得好,还常以乡间关于用姜的俗语,引出医病保健之法。比如夏天天很热,她会说:“老话说得好,‘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夏季常吃姜,益寿保健康。’来,喝一碗姜米水!”冬天大清早,她给我们熬制一碗糖姜汤,催我们喝下去上学,念叨着:“俗话说:‘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趁热喝碗糖姜汤,驱寒又保暖呢!”村小学校的教室再冷,我们肚子里有了红糖老姜汤垫底儿,浑身都是暖融融的。
母亲的俗语、俚语张口即来,什么“四季吃生姜,百病一扫光”“家备小姜,小病不慌”,什么“一斤生姜半斤枣,红颜永不老”“女子三日不断藕,男子三日不断姜”,说得头头是道。在她的影响下,我们深谙姜在生活中的用处。
犹记得一年初冬,我得了风邪,寒冷透骨,体颤如筛,看了医生,吃药打针也不顶事。母亲急中生智,取了老姜母,添加平时舍不得吃的红绵糖,熬了姜汤给我喝。然后把半篮洗净的老姜拍碎蒸透,把我脱得只剩小裤衩,用熟姜严严实实涂满我的身子,再用被子盖起来。这样我出一身薄汗之后浑身轻松,风邪之病竟不胫而走了,我喝了三碗姜米粥,吃了两张煎饼,高高兴兴去上学。
也许是从小对姜留下的美好印象,如今每到冬天,我喝上一碗姜片汤去晨练,像是添了一件小夹袄,周身熨帖,走路轻快;晚上烧了姜汤水泡脚,既能舒筋活血,缓解疲劳,又能助眠安眠。偶遇风寒感冒,一碗热乎乎的姜汤落肚,祛风散寒,浑身轻松惬意。我很享用这大自然赐予的神奇好物。
回味起来,那种感觉像什么呢?一碗糖姜汤,我品出了暖融融的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