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人民不忘七十五年前牺牲的解放军烈士(上)
我的故乡禹州市(原称禹县),是1948年1月18日(农历腊月初八),由“陈(赓)谢(富治)兵团”的解放军攻下城池而获得解放的。这是令世代禹州人都要记怀的大事件。那时我已十一岁,记得解放军在1月18日夜打进城内后,第二天黎明有几位解放军战士叫开我家(“余家大院”今禹州城内公栈街“流星花苑”小区)临街屋木匠铺的大门,从该木匠铺选购棺木,说是用来安葬牺牲的烈士。由此我牢牢记下了解放禹州时确有解放军战士牺牲。
时任陈谢部队前线记者的著名军旅作家柳山朵(抗战老战士,解放后历任兰州军区宣传处长、兰州军分区政委),写过《攻进禹县城(即今禹州)》的报导文章,也记述了该部队穾击攻城时有伤亡。此文载《禹州文史资料》第七辑。是文记曰:当年担负攻打禹州任务的,是解放军陈谢兵团九纵二十七旅的八十团和八十一团。这支部队从郏县出发,经六十里急行军,于1月18日抵禹州城下,按预定计划,于是日20时突然包围县城,随之发起猛烈进攻。在城东方向,攻城开始由八十一团三营八连二排组成突击队,在严密火力掩护下,抬起跳板,勇敢冲过壕沟,将攻城云梯搭上城墙,但遭到敌人顽固抵抗,突击队员大部伤亡。随后由八连三排再组成突击队,在全连的火力掩护和工兵爆破组的轰炸下,突击队员勇往直前,共产党员李恩祥冲在最前面,带领队员用了不足二十秒,就登上了城头,打开了后续大部队进攻的突破口。部署在县城其他方向的八十、八十一团的解放军战士,也经勇猛战斗,攻进城内,用了两个小时就以武力解放了禹县城。
柳山朵的记实文章印证了我的记忆:解放禹州时确有解放军战士牺牲。但是,七十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在禹州民政相关的官方资料中,都没留下牺牲烈士的姓名、年龄、籍贯、葬地等信息。1956年建立“禹县烈士陵园”时,为悼念禹县1948年“腊八”获解放而牺牲的烈士,立了个“无名烈士”空墓。2013年又重修了该墓地。
笔者是一名从事中国革命史教学与研究的老教师,曾在课堂上和大学生们讲过许许多多为革命流血牺牲的故事,在报刊上发表过不少对革命先烈业绩的调研文章,可是对牺牲在自已故乡的烈士们却缺乏调研,知之甚少。这使得今已八十七岁、既爱故乡又是中国革命史学者的我很是不安。
地处豫西的禹县大地,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是八路军的一块抗战根据地,许多战士把鲜血洒在了这片国土而没有留下姓名。2022年7月,老夫作了一些调研,在故乡网上朋友圈里发表《在禹州大地上飘荡的先烈英魂》一文,记述了几十位牺牲在禹县故土上的“无名烈士”的事迹。我常感概:他们都是有爹有娘的热血儿郎,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怎么会“无名”呢?我在文中提出禹州人民要努力“寻找在民主革命时期牺牲在禹州的无名烈士们”的建议。我在文中曾发问“1948年1月18日‘腊八’时解放军攻取禹县城牺牲的烈士,您在哪里?”
重感恩的禹州人很快予以了热烈的回响。
是文贴出不几日,我的在禹州神垕镇工作的外孙张召(他是一名退役军人),就向在北京的姥爷我发来短信,称他在网上查到一条信息:“山西长治籍烈士贾掌顺(1922年-1948年),男,山西省长治人。生前为十五军战士。1948年在河南禹州牺牲。”为再印证,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事务部主办的“中华英烈网”上也查到了相应信息。
由此笔者初步判定:这位“上党好汉”贾掌顺,很可能就是我们苦心寻找的,为我们禹州得解放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的一名伟大烈士!
笔者的考证和分析有四:
第一,在牺牲时间、地点方面,都与解放禹州时的战斗实情基本相符。
第二,烈士所在的部队番号也与实情对上了号。网上说烈士的所在部队是解放军的“十五军”。查十五军军史得知:烈士牺牲时所在的“陈谢兵团九纵二十七旅”这支部队,在烈士牺牲后的第二年改编并入了十五军。所以在为烈士造册登记时填为了“生前为十五军战士”。
顺便说说,这是一支英雄部队。在全国解放战争中,第15军转战豫、皖、鄂,闽、赣、粤、桂、云、贵、川、康等11个省,涌现出许多著名战斗英雄。后来入朝作战,先后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和平(康)、金(化)、淮(阳)地区防御作战,以及著名的上甘岭战役,涌现出了特等功臣、特级英雄黄继光,特等功臣、一级英雄孙占元、邱少云等。
第三,烈士的安葬地为“战地”,显然是说尸体就地安葬在了禹州城郊。是哪方向的城郊呢?需再考。
第四,我们这一辈的老禹州人多有记忆,解放禹州的部队战士多有浓重的山西口音,即多为山西人;而这位牺牲在禹州的贾掌顺烈士,他的籍贯正是“山西长治上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