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沟,一个古韵与新律融融的村落(一)

地球围绕太阳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内移动,形成了四季,其中便有冬季。冬天是个寒冷的季节,因为此时的太阳距我们生活的北半球距离最远,它在南纬23°的南回归线上,给我们这里投送的阳光和温暖最少。
2023年冬天。冬至前后的那半个多月,这是一个让人难忘的日子。这么多年没有这么冷过了,冷得出奇、冷得刺骨、冷得又见冰喇叭长长的挂在屋檐下,半个来月不见融化。连十多年不用的厚厚的围巾都重新翻了出来。
严冬不冷,何以是冬,“严冬不肃杀,何惧见阳春。”如果想看到春天的浪漫,就必须得有冬天给的冰雪的严酷和打扮。
我想看看冬天寒冷下的山村,看看冰雪覆盖下的大地。便西去二十几公里进入禹州西部山区的磨街乡。
磨街乡政府西去2公里,刚下过雪的公路上干干净净,路面上积雪无粒,路的两旁却是雪融后又在冷空气的“鞭打”吹拂下结的如玻璃一般的光滑的冰层,高低不平,波浪形地顺着公路在延伸,犹如白色的光亮玉带顺路向南抛去。西斜的阳光,虽然很明丽,但释放的热度却不能把冰面融开,照在它的上面,亮闪闪、水晶晶、光芒四射。路上很少见人,偶尔有一两个人,都是穿着厚厚的衣服缩着脖子,拉紧了衣服的领口,手插在棉衣口袋里向前奔走。
车行几分钟,来到了有美丽乡村之称的古村落黄沟。
村子,正如它的名字一样是一条长几公里的沟,明初时,由山西红桐县迁移过来2户姓黄的人家,因见这里山川旖旎,便在此安家落户,故名黄沟。此后,又有多户人家移来此处,他们就在这里筑房挖洞过着年复一年的生活。沟的周围是山地,唯一的地貌就是沟里有坡、沟里有地,地有较宽大的、平整的地,也有横平竖直的田,更多的是坡、岭、石头和树木以及有着象征古村落文明的较古老的民居。每一块地,每一道峻,每一片洼地,每一堆隆起的土堰,都会成为阻拦你视线的障碍,如果你看不到更远的地方,你的眼光所停留的任何一个地方,它就是一个黄沟的地标,一个让你享受到美的地方,一个让你留意的地方,一个让你记得着乡愁的地方。

黄沟村原村部,一个不大的广场上,那有着几十年村部的土洞前,我们在等待,等等这个村里的领头人李苏娜。在这个寒冷的天气里,我们站在北有靠墙的向阳的地方,沐浴在微微有温暖阳光的这片地域,在这段时间里,墙根处会陆陆续续来一些老人,在不到半小时的时间里,墙根处也逐渐热闹了起来,尽管现在的老人家里有电视有取暖的工具,但他们并不愿宁静,他们更多的是需要找到乐趣,于是,不论刮风下雪,再热再冷的天气都会到这个人群聚集的地方来,说说话,谈谈天,买个小食品。见我们不是本村人,几位老人就和我们攀谈了起来。
老人说:你们看到了村里大部分是老房子,山里庄稼人的四合院,它们散发着中原建筑简洁朴拙实用的特点,木梁、木窗、土坯和石头打垒的墙,屋深短、房子低、院子小,但一般院中都会栽上几棵槐树、果树的。因为沟里的住户在建房屋时,都是根据地形地势建造的,高高低低、大大小小,这一户,那一户,有单独庭院的,也有这三家那二户一宅院的,它们不等地散落在沟子里的不同地位上。而最有特色的是这个村一位姓侯家曾居住过的侯家大院。
老人们讲着,还领着我们在最近的地方看了一二户老院子,看到老院子,我想到我在浅井二郎庙村的老家,和这院子一样,都是几十年甚至是百年以上的旧时光里的家,一桩桩儿时的情景和爷爷奶奶共同生活的经历以及他们的言语、行动和对我的恩爱都浮现在眼前,有一种久违的亲切和熟悉。
黄沟和它周围的岭岭坡坡,是黄沟人民群众温暖的家,地虽不多,但种的粮也能自给自足,田虽薄,也能种菜解困。无法准确考证是哪代哪年开始搞的建筑,有了住房,黄沟的先人们就在这里生活,留下了这几十间颇有中原农耕文明和民居的珍贵遗址。他们除建房安家外,还垦种山坡旱田,因峻高、坡陡、用不上农具,原始的牛拉犁、手撒种、镰刀收割、手推轱辘车、手工打麦场等传统农耕方式在这里今天仍能够看到。
不多会,风尘仆仆的李苏娜来到了我们面前,如此寒冷的天气仍没让她这位女山村带头人冻成缩脖、手插衣袋、甚至直打哆嗦的、“可怜”之人,而是头上冒着热气、浑身透出“热乎乎”的气息。
“让你们久等了,上面一位老人家的暖风机坏了,我去了趟磨街给修了修,这么冷的天,不能让老人冻着。”
听我们在谈论古村落的事,李苏娜给我们解释说,我们村是河南省公布的第一批保护的古村落,这里有几十间的老旧房子,是我们得到古村落称号的一个资本,这些建筑能保留到现在,太难得了,已获取上面的资金140余万元,对古民居按照上级有关的规定进行了修缮、整理,以保持它们的原汁原貌。因为,保护好这些古村落,就是保护我们的古代文明。
冬天的阳光本来照射的时间就短,加上寒冷的天气,不太久,便在那一片墙头根上消失了。
我们随苏娜一起来到村部,刚才和老农谈论时不咋留意她,此时,我才看清了这个女支书,她是一个40岁的村干部,中等个子,面容清秀,浓密的短发,乌黑发亮,一双眼睛明亮如星,眉宇间显出聪慧与果断,白皙无瑕的脸上透出淡淡的红晕,单从外表上看她像一个机关里的工作人员,其实,了解她的人知道,她的内心里藏着坚韧不屈的精神和山村女干部的吃苦拼搏,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神韵。我们拉家常般地聊了起来。苏娜说,她们这个村有四大优势:一是有皮定均将军在豫西抗日根据地的指挥所,这可是他们这里的红色革命历史教育基地的一大宝;二是有名副其实的古村落;三是有几十棵千年的古橿树散落村中;四是有独具特色的五龙泉道观景区等。他们的工作思路就是以文旅融合为出发点,依托旅游资源优势,探索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其实,对于黄沟村的这些优势,作为宣传工作的我早已是多次参观、采访过,印象最深的是红色革命旧址,皮定均将军的指挥部了,皮将军的指挥部设在黄沟村一处为清代二进四合院结构,坐北向南的侯家大院里,整个大院依山势而建,有木质房屋和窑洞多间,其中最北侧窑洞有暗道通向院外,设计隐蔽,极为巧妙,便于很好的掩护。皮定均司令员就是在1944年日本侵略军发动河南战役时,于9月和徐子荣等领导率豫西抗日先遣队挺进豫西后选址在这里办公的。在此,皮司令深入发动群众广泛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根据地。
至于黄沟的古树多,那在我第一次来此村时,就领略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