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憧憬一树金黄
入冬以来至少经历了三次寒潮,特别是前几天接连下了两场雪,室外冷得就像冰窖似的。然而,单位院子东南角栽植的那几棵枇杷树似乎并未受到影响。午后,我踩着尚未融化完的积雪走近观察,只见枇杷树的枝头上已经结满了黄豆粒般的枇杷果,外面裹着一层褐黄色的绒毛。其中一棵枇杷树的枝梢,居然还有鹅黄色小而娇艳的花儿,三三两两地在清冷的阳光下兀自开着,令我惊诧不已。
记得小时候,生产队里有个苹果园,单独成块,坐北朝南,一堵高大的弯月形土崖自北向东把果园圈了半拉。或许正是土崖的存在减弱了北风的威力,秋冬时这里较别处要暖和许多。
初冬的一天,我和几个小伙伴到苹果园里玩,发现临崖的几棵苹果树上竟盛开着几丛粉红色的花儿,在暖阳下熠熠生辉!我把这事说给父亲听,父亲说,苹果树二次开花并不稀奇,可能是当年挂果少且收获早,又遇上暖冬的缘故,不过就怕“变天”。不久我再去看时,它们果然已经蔫落了。
与小时候偶然见过的苹果树的“昙花一现”不同,枇杷树秋季蓄蕾,冬季开花结果,似乎生来就与浪漫无缘。因为天冷霜寒,没有蜂蝶光顾;那一抹淡雅的鹅黄色也鲜能吸引人驻足。它们就那么悄无声息地开花,毫不张扬地结果,在冰雪严寒的洗礼中涉冬徂春,来年沐浴着春日的阳光长大,直到夏天里长成千姿百媚的一树金黄时,才令人猛地大吃一惊。
说起来,枇杷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它最初的名字叫“芦橘”,之所以改称枇杷,《本草衍义》中这样解释:“枇杷其叶似琵琶,故名。”据说,汉代时张骞出使西域国,把西域乐器琵琶带入了我国,人们发现枇杷叶子的形状酷似琵琶,就以音讹音,就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枇杷”。
枇杷原产于四川、湖南、湖北、浙江等南方省区,是典型的南方水果,可能后来作为四季常绿的优质绿化树种才逐渐引入北方城市。一般情况下,事物的性质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人们所熟知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即是如此。可是枇杷能够迅速适应北方的气候,不择土壤地茁壮成长,而且果实的性状始终没有改变,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十多年前的一天,我下班后到单位附近的夏禹公园散步,在一片枇杷园里,大树底下生长着许多小苗,应该是熟透的枇杷果落在地上生长出来的。当时乡下还很少见到这样的树种,出于好奇和喜爱,我选择其中一棵筷子粗的枇杷树苗拔了,把根浸泡在盛水的塑料袋里,周末回老家时随手栽在大门外出水口旁侧。一周后我回家再看时,它已经从萎靡中振作起来,恢复了生机。因为水土丰润的缘故,不几年工夫,这棵枇杷树就长得如碗口般粗细,几乎要和门楼一样高了,树冠伸展,绿叶婆娑,煞是可爱。
那时女儿体弱,伤风咳嗽时药片实在难于下咽,诊所的大夫就给开了一瓶“枇杷止咳糖浆”,我下意识地说起枇杷树。大夫笑着说,这种糖浆里就含有枇杷叶的成分。或许是考虑到我们有此便利,他又告诉我,把两三片枇杷叶洗净,剪成一指宽的细条,和几片生姜放在一起,用一碗水煎成半碗,再加入适量红糖,搭配着止咳糖浆喝,效果会更好。我们照着大夫的话做,女儿的咳嗽果真很快就好了。
我和爱人把大夫讲的偏方说给邻居们听。打那之后,谁家有老人或孩子感冒咳嗽,就来我家门前摘几片枇杷叶回去煮水喝,均能取得显著疗效。以至于低处的叶子差不多都被摘光了。对我们还是一棵树来说,这都算是物有所值吧。
更令人惊喜的是,这棵枇杷树后来竟然开花结果了。因为我家东侧就是大块的庄稼地,人们在麦收时或到我家就着水龙头洗脸擦汗,或在树荫下歇息乘凉,随手摘一颗黄澄澄的枇杷果放进嘴里,一边咀嚼一边称赞,丰收的喜悦里仿佛又多了些甘甜的滋味。
前几年老家改建房屋,找来挖掘机拆扒旧建筑,当高高的门楼墙被推倒的那一刻,那棵枇杷树也被砸得枝干分离、伤痕累累。我请师傅用挖掘机把它连根挖了出来,原想去枝后移栽他处,一来没有找到合适的空闲地方,二来担心它惨不忍睹的样子影响观瞻,只得作罢。现在想来还觉得可惜。
近年来,城乡间的道路旁侧、荒园空地,到处都栽植了大量枇杷树,每到初夏时满树金黄,引人驻足观赏和采摘。特别是那些拿着篮子、袋子以及带钩子的竹竿等的中老年人,他们采摘下来的果子也不尽是吃的,有的说用它来泡酒,有的说用它来熬制枇杷膏。用他们的话说,将来果子落地糟蹋了可惜。
今年夏天枇杷成熟时,爱人也凑了个热闹,嘱从我单位院子里那几棵树上采摘了一些,她自己又想法从别处弄来了些,收集在一起有满满的一小盆儿。她按某音上教的,把这些枇杷果洗净后剔除果核,只留下果肉,加适量水放锅里煎熬,最终熬成了货真价实的“枇杷膏”,放凉后装进敞口塑料瓶,放在冰箱里保存起来。家里谁不小心受寒咳嗽,就用汤勺挖两匙枇杷膏直接吃了,或者用温水和开后服下,症状马上就能减轻许多。
在我的印象里,枇杷树该是在四季分明、冷暖差异的北方气候中,唯一一个不用刻意保护却能在秋冬季节开花、结果,到春季里发个儿,夏季里成熟的树种了。作为果木中“独备四时之气者”,它被视为吉祥、美好的象征。成熟的枇杷味道甜美、营养颇丰,饱含各种果糖、葡萄糖、钾、磷、铁、钙以及维生素A、B、C等,中医认为枇杷叶及果实有润肺、止咳、止渴的功效,因而广受人们喜爱。
古今文人墨客也对枇杷不吝笔墨,极尽赞美之词。唐代白居易在《初夏鲜果第一枝》中写道:“淮山侧畔楚江阴,五月枇杷正满林。”宋代戴复古在《初夏游张园》中这样说:“东园载酒西园醉,摘金枇杷一树金。”而明代杨基则在《天平山中》中说:“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眼前的这几棵枇杷树,竟使我在严寒的冬季里憧憬起来年五月时的那一树金黄来,禁不住口舌生津、垂涎欲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