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小“雪橇”
看到窗外纷纷扬扬飘着的雪花,不由想起小时候坐在铁锨上被父亲拉着滑雪的欢乐时光。这小小的简易“雪橇”,承载着我父爱如山的快乐童年,更铭刻着女儿对父亲的深深怀念。
我的家乡在禹州市西北部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奶奶、父亲、母亲还有童年的我和弟弟,组成了一个同样普普通通的幸福家庭。虽然日子很贫穷,可父亲把我捧在手心里长大,像一个无忧无虑的公主。
那年冬天,下了一场大雪,这是我记忆中的第一次下雪。院子、房顶、街道、田野,还有村外不远的横山,都成了天地一色的白茫茫一片。我跟着小伙伴们抓雪、玩雪、窝雪蛋儿、打雪仗,特别是跟着大孩子们两个拉着一个在雪地上滑行来回跑,显得特别兴奋,全然不顾小手小脸被冻得通红,棉靴跑得湿透。
正在铲雪的父亲看我那么喜欢滑雪,就把铁锨头平放在雪地上,喊我:“闺女,蹲上,手握紧锨把儿。”
正跑在兴头上的我不知道父亲的用意,不情愿地撅起了小嘴:“蹲那上边干啥啊?”
“爸爸拉你滑雪啊,你看美不美!”
“滑雪?太好了!”
等我蹲稳、握紧,父亲拉着锨把飞快地向前跑去。我只觉得冷风呼呼地从耳旁溜过,整个身子像腾空、像驾云,轻飘飘、晕乎乎,这是一种我从没享受过的美好和兴奋。那一刻,父亲是这个世界上最亲可爱的父亲,我也成了这个世界上最快乐的孩子!
在一趟趟来回的滑跑中,伴随着我一路惊呼和笑声的,是父亲额头上慢慢滴下的汗珠。甚至有一次,父亲脚底一滑,整个身子摔倒在雪窝里,年幼无知的我却觉得更刺激、更开心,催着父亲赶紧站起来继续跑……
从此以后,我特别盼望下雪。因为有雪了,我就可以坐上父亲的小“雪橇”,快乐地滑雪了!
到了该上小学的时候,妈妈精心给我穿上新棉袄,爸爸给我背上用碎布拼接的新书包,扯着我的小手把我送到了本村的小学校。学校离家很近,但是父亲特别喜欢接送,目送我进学校才转身回家下地干活。
那年冬天的一个早晨,跟奶奶一起睡在灶火屋的我起来上早学,却怎么也推不开关着的屋门,急得我拍打着门板喊起来:“爸爸,你快来呀,灶屋门打不开,我要迟到了!”
已经起床的父亲急切地答应着:“闺女,别着急,没事儿,昨晚雪太大了,把灶屋门扑住了,爸爸正在清呢,马上就开了。”爸爸一边大声安慰我一边加快清雪。
门打开后,父亲手里拎着一双小小的黄皮靴,磨砂鞋面,里面有厚厚的毛,看着就暖和。爸爸给我换上说,穿上这双皮靴,保暖还防滑。谁知道我还没跑出胡同就摔了一跤,站起来摸着摔痛的屁股还犯迷糊,爸爸不是说这靴能防滑吗?
儿时的教室四处漏风,冬天窗户上钉的是塑料薄膜,教室的木板门也总是缺块烂角,一遇上风雪天,风就能把雪轻易送进教室。为了御寒,老师在教室的一角用砖头和泥盘了一个煤火。吃完中午饭,早来的我们就用火柴先把没用的作业纸点着,再慢慢续上从家里带来的玉米芯烤起来,把教室搞得烟雾弥漫,每个人的脸上都被眼泪、鼻涕糊涂成了大花脸。
下课铃一响,我们都迫不及待冲出教室,打雪仗,追逐嬉闹。我们更喜欢去抓校园厕所墙头上的积雪,因为高处的雪没被破坏。每个人捧上一大捧团成团,跑回教室靠在后墙上,成群结队地一起玩“挤暖和儿”的游戏,齐声喊着“一、二、三,挤;一、二、三,挤”的号子,一边吃着雪蛋。头上挤出了汗、流出了大鼻涕,用棉袄袖子一抹就完事,那一个个黑乎乎、明晃晃、油亮亮的袖口,成了那个年代农村孩子最鲜明的标记。
上晚自习没有电,我们都会自己做“煤油灯”。找一个带盖子的墨水瓶,将瓶盖打个小眼,再穿上用棉线做好的灯芯。墨水瓶里灌上煤油,瓶盖插进灯芯,拧紧盖子,棉线芯吸一会儿煤油,就可以点亮了。几十盏小煤油灯全部点亮,满教室都是烟熏火燎,空气中弥漫着煤油的气味,一晚上下来,谁的鼻孔都是熏得黑乎乎的。晚自习放学了,我咯吱咯吱走在雪地上,总会看到不远处一闪一闪的亮光,不用猜,那是父亲抽着烟在等我放学。父亲总是习惯性地把我冰凉的小手揣进他的衣兜里给我悟热,这一刻,我感到特别幸福。
我从小就是每到冬天,脚上就会生冻疮,白天走路磨着疼,晚上被窝里暖热了又痒的难受。这天,父亲神秘兮兮地对我说:“闺女,我找到根治你冻疮的秘方了,还不用花一分钱呢!”
父亲让我坐在院子里的板凳上,脱掉我的靴子和袜子,抓起一团地上雪,揉成团后就在我脚后跟长冻疮的地方开始摩擦。随着父亲不停地用雪团来回摩擦,我的脚跟由凉变热、由僵变软,感觉到一种热乎乎、麻酥酥还挺享受。
父亲给我擦完脚,就开始了拉着我和弟弟坐“雪橇”的游戏。他拿出来两把铁锨,让我和弟弟一人坐一张,他两只手拉着我们一起跑,姐弟两人的欢笑声响遍整个胡同。
趁雪没融化,父亲会找个大胶桶,装满雪,说是来年夏天孩子们长痱子了,擦擦身子就下了;下地干活中暑了,喝上几口立马就没事儿了。在村里出了名的火暴脾气的父亲,只有我知道他有多么的温柔。
雪越下越大,我的思念更深了,父亲啊!你那里下雪了吗?看着院子里的小朋友,被他们的父亲带着用各种方式在滑雪,我早已泪湿双眸。无论如今的滑雪工具多么精美,在我心里,永远还是父亲的“小雪橇”。
我的家乡在禹州市西北部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奶奶、父亲、母亲还有童年的我和弟弟,组成了一个同样普普通通的幸福家庭。虽然日子很贫穷,可父亲把我捧在手心里长大,像一个无忧无虑的公主。
那年冬天,下了一场大雪,这是我记忆中的第一次下雪。院子、房顶、街道、田野,还有村外不远的横山,都成了天地一色的白茫茫一片。我跟着小伙伴们抓雪、玩雪、窝雪蛋儿、打雪仗,特别是跟着大孩子们两个拉着一个在雪地上滑行来回跑,显得特别兴奋,全然不顾小手小脸被冻得通红,棉靴跑得湿透。
正在铲雪的父亲看我那么喜欢滑雪,就把铁锨头平放在雪地上,喊我:“闺女,蹲上,手握紧锨把儿。”
正跑在兴头上的我不知道父亲的用意,不情愿地撅起了小嘴:“蹲那上边干啥啊?”
“爸爸拉你滑雪啊,你看美不美!”
“滑雪?太好了!”
等我蹲稳、握紧,父亲拉着锨把飞快地向前跑去。我只觉得冷风呼呼地从耳旁溜过,整个身子像腾空、像驾云,轻飘飘、晕乎乎,这是一种我从没享受过的美好和兴奋。那一刻,父亲是这个世界上最亲可爱的父亲,我也成了这个世界上最快乐的孩子!
在一趟趟来回的滑跑中,伴随着我一路惊呼和笑声的,是父亲额头上慢慢滴下的汗珠。甚至有一次,父亲脚底一滑,整个身子摔倒在雪窝里,年幼无知的我却觉得更刺激、更开心,催着父亲赶紧站起来继续跑……
从此以后,我特别盼望下雪。因为有雪了,我就可以坐上父亲的小“雪橇”,快乐地滑雪了!
到了该上小学的时候,妈妈精心给我穿上新棉袄,爸爸给我背上用碎布拼接的新书包,扯着我的小手把我送到了本村的小学校。学校离家很近,但是父亲特别喜欢接送,目送我进学校才转身回家下地干活。
那年冬天的一个早晨,跟奶奶一起睡在灶火屋的我起来上早学,却怎么也推不开关着的屋门,急得我拍打着门板喊起来:“爸爸,你快来呀,灶屋门打不开,我要迟到了!”
已经起床的父亲急切地答应着:“闺女,别着急,没事儿,昨晚雪太大了,把灶屋门扑住了,爸爸正在清呢,马上就开了。”爸爸一边大声安慰我一边加快清雪。
门打开后,父亲手里拎着一双小小的黄皮靴,磨砂鞋面,里面有厚厚的毛,看着就暖和。爸爸给我换上说,穿上这双皮靴,保暖还防滑。谁知道我还没跑出胡同就摔了一跤,站起来摸着摔痛的屁股还犯迷糊,爸爸不是说这靴能防滑吗?
儿时的教室四处漏风,冬天窗户上钉的是塑料薄膜,教室的木板门也总是缺块烂角,一遇上风雪天,风就能把雪轻易送进教室。为了御寒,老师在教室的一角用砖头和泥盘了一个煤火。吃完中午饭,早来的我们就用火柴先把没用的作业纸点着,再慢慢续上从家里带来的玉米芯烤起来,把教室搞得烟雾弥漫,每个人的脸上都被眼泪、鼻涕糊涂成了大花脸。
下课铃一响,我们都迫不及待冲出教室,打雪仗,追逐嬉闹。我们更喜欢去抓校园厕所墙头上的积雪,因为高处的雪没被破坏。每个人捧上一大捧团成团,跑回教室靠在后墙上,成群结队地一起玩“挤暖和儿”的游戏,齐声喊着“一、二、三,挤;一、二、三,挤”的号子,一边吃着雪蛋。头上挤出了汗、流出了大鼻涕,用棉袄袖子一抹就完事,那一个个黑乎乎、明晃晃、油亮亮的袖口,成了那个年代农村孩子最鲜明的标记。
上晚自习没有电,我们都会自己做“煤油灯”。找一个带盖子的墨水瓶,将瓶盖打个小眼,再穿上用棉线做好的灯芯。墨水瓶里灌上煤油,瓶盖插进灯芯,拧紧盖子,棉线芯吸一会儿煤油,就可以点亮了。几十盏小煤油灯全部点亮,满教室都是烟熏火燎,空气中弥漫着煤油的气味,一晚上下来,谁的鼻孔都是熏得黑乎乎的。晚自习放学了,我咯吱咯吱走在雪地上,总会看到不远处一闪一闪的亮光,不用猜,那是父亲抽着烟在等我放学。父亲总是习惯性地把我冰凉的小手揣进他的衣兜里给我悟热,这一刻,我感到特别幸福。
我从小就是每到冬天,脚上就会生冻疮,白天走路磨着疼,晚上被窝里暖热了又痒的难受。这天,父亲神秘兮兮地对我说:“闺女,我找到根治你冻疮的秘方了,还不用花一分钱呢!”
父亲让我坐在院子里的板凳上,脱掉我的靴子和袜子,抓起一团地上雪,揉成团后就在我脚后跟长冻疮的地方开始摩擦。随着父亲不停地用雪团来回摩擦,我的脚跟由凉变热、由僵变软,感觉到一种热乎乎、麻酥酥还挺享受。
父亲给我擦完脚,就开始了拉着我和弟弟坐“雪橇”的游戏。他拿出来两把铁锨,让我和弟弟一人坐一张,他两只手拉着我们一起跑,姐弟两人的欢笑声响遍整个胡同。
趁雪没融化,父亲会找个大胶桶,装满雪,说是来年夏天孩子们长痱子了,擦擦身子就下了;下地干活中暑了,喝上几口立马就没事儿了。在村里出了名的火暴脾气的父亲,只有我知道他有多么的温柔。
雪越下越大,我的思念更深了,父亲啊!你那里下雪了吗?看着院子里的小朋友,被他们的父亲带着用各种方式在滑雪,我早已泪湿双眸。无论如今的滑雪工具多么精美,在我心里,永远还是父亲的“小雪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