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采芣苢”车前草

一场春雨过后,田野上各种野菜纷纷冒了出来,清爽爽的惹人爱。小时候,我常随了母亲去野地里踏春挖野菜,记得有一种野菜叫“车轱辘菜”,生在田间小路旁,牛踩马踏车轮碾,它照样顽强生长,春天绽发出嫩绿的叶芽,鲜灵灵、甜香香,可做菜粥菜团品食。我们边采边唱童谣:“车轱辘菜,马驾辕,一朵大花朝西南。大马吃,二马跳,一跳跳到关帝庙……”长大后才知“车轱辘菜”是车前草。
往事越千年,古老的《诗经》中提到了车前草,《周南·芣苢》云:“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诗中,一群美丽的姑娘从小村庄走来,她们挎着竹篮,拎着小铲,一路欢笑来到田野上,在林边路旁采野菜,边采边唱着歌谣:“车前草啊密又多,快点把它采下来;车前草啊叶儿圆,捋不尽来采不完;车前草啊嫩又绿,快快把它采回去……”清亮亮的歌声传得很远,惊飞了柳枝上看景儿的鸟儿……
《诗经》里提到的“芣苢”即车前草,为车前科车前属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它有很多名儿,诸如车轮草、车轱辘菜、猪耳朵菜、当道、牛遗。有的地方还叫它牛舌、蛤蟆草,《本草纲目》中云:“幽州人谓之牛舌草,蛤蟆喜藏伏于下,故江东称为蛤蟆衣。”过去,车前草多作为一种救荒菜,青黄不接时,人们采撷其幼苗嫩叶,开水焯一焯,清炒或做菜粥、蒸菜团,聊以充饥。明代《救荒本草》里说得较详细:“车轮菜,叶丛中心撺葶三四茎,作长穗如鼠尾。花甚密,青色,微赤。结实如葶苈子,赤黑色。生道旁,采嫩苗叶,煠熟,水浸去涎沫,淘净,油盐调食。”
车前草很早就被当作药用,《神农本草经》把它作为上品,称其“味甘,寒。主气癃,止痛,利水道、小便,除湿痹。久服轻身,耐老”。《本草纲目》中还提到了唐代诗人张籍的一首诗,用来说明车前草“明目疗赤痛”的功效。张籍早年郁郁不得志,又患有眼疾,久治不愈,双目几近失明,人们调侃他为“穷瞎张太祝”(曾任调补太常寺太祝)。张籍的老友韦处厚(时任开州刺史)得知后,不远千里给他寄来了车前子,张籍按照方子调服,治愈了眼疾,甚为高兴,写诗《答开州韦使君寄车前子》酬谢,诗曰:“开州午日车前子,作药人皆道有神。惭愧使君怜病眼,三千余里寄闲人。”
车前草于夏秋季结子,入药称车前子,其功效更佳,不仅可明目疗眼疾,还有利水清热、治小便不通、淋浊、尿血、湿痹的功用。为了说明其利水道之效,《本草纲目》中还提到了北宋名臣、文学家欧阳修以车前子疗病的事例。欧阳修得了急性痢疾,连名医都束手无策。夫人告诉他,外面有江湖郎中吆卖止泻药的,不妨买来一试,欧阳修压根不信。夫人瞒着他悄悄买来,掺在名医开的方子里,结果一服而愈。欧阳修把郎中找来,重金酬谢,并讨问其方,才知君药为车前子,云:“此药利水道而不动气,水道利则清浊分,而谷脏自止矣。”
车前草常生于田畦路边和农家庭院,是乡间一种极为寻常的花草,代表着纯朴的乡情。清末学者、诗人谭献写有一首《蝶恋花》,词里说:“花发江南年正少,红袖高楼,争抵还乡好?遮断行人西去道,轻躯愿化车前草。”表达女子期盼情郎早日归乡的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