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科技赋能 向“新”而行

禹州市恒利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包芯线生产车间

日前,走进禹州市恒利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包芯线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在数名工人的监测管控下,生产线上的各种设备正高速运转,一派紧张而有序的繁忙景象。
“在经过技术改良之后,我们现在的产品不仅具备耐高温、耐磨损的特性,而且生产成本大大降低,目前包芯线的销量在全国名列前茅。”该公司财务总监肖永利说。
据介绍,禹州市恒利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为铸造行业提供整体技术解决方案的制造型企业,生产的包芯线、发热保温冒口套、绿色智能喂线处理装备等铸造用改性新材料,广泛应用于高铁、核电、汽车、工程机械等高端装备制造业。目前,该公司已先后获评“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国家服务型制造业示范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企业标准领跑者”等多项国家级荣誉,成为了“行业领跑者”。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年来,我市以创建国家创新型县(市)为目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引领型企业、人才、平台、项目,加快完善创新体系,优化创新生态环境,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企业的引领作用,建立完善高新技术后备企业库,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增加经济发展活力。目前,我市拥有通过认定备案的科技型中小企业301家、高新技术企业108家。
在我市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展厅内,青蒿精油皂、洗发水、洗衣液、面膜、消毒湿巾等青蒿精油日化系列产品格外引人注目,该公司总工程师赵中亮介绍,从青蒿素原料药到青蒿素合成品、再到青蒿精油日化产品,都离不开科研的力量。“正是有了与中国科学院过程所、近物所、中国农科院兰州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所、上海交大、上海中医药大学等多所研究所、高校之间建立起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公司才能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生产中去,进而实现科技创新的价值。”赵中亮感慨道。
在我市,同样在科技创新方面尝到甜头的还有七方超硬材料制品有限公司等一大批中小型企业。“在政府部门的帮助下,我们攻克了行业中的多项‘卡脖子’技术难题。”该公司综合办主任陈赛飞说,由市里科技部门牵线搭桥,公司与多所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固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在真空钎焊金刚石制品领域实现了重大技术突破,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更强了。
“科学技术催生出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我们将加快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使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产业振兴发展的‘最大增量’。”我市市委书记黄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