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秸秆”变“绿色财富”
提起秸秆处理的方式,您能想到哪些?相信大部分人第一反应都是粉碎还田,这种方式不仅节省了劳动成本,还能补充土壤养分。但是大量的秸秆还田会增加病虫害发生的几率,影响作物生长。
近年来,范坡镇积极探索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推进秸秆从“废物”到饲料、肥料的转化,巩固提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价值,有效实现了环保与经济效益“双赢”。
5月30日上午,在范坡镇种养大户龙跃牧业总经理蒋占垒承包的麦田里,一个个长方形的秸秆垛有序摆放在田间地头,收割机、秸秆打捆机和运输车来回穿梭,一派繁忙的景象。在隆隆的轰鸣声中,打捆机将小麦收割后的秸秆吸入,经过压缩、捆绑,吐出一个个长方形的秸秆垛。工人们将秸秆装入运输车,运往养殖场、家庭农场等地。
据蒋占垒介绍,他们采用种养结合的方式,对秸秆进行综合回收利用。秸秆变为牛羊的饲料,饲料通过在牛羊胃中发酵变为粪便排出,最后牛羊粪便成为土地肥料,实现了绿色循环,这种方式不仅为畜牧养殖提供了优质的饲料,还能进一步改善土壤土质,提高作物产量。
“我们目前有3台打捆机、4台小麦联合收割机,在帮助群众进行小麦收割的同时,将产生的秸秆利用打捆机进行处理回收,回收秸秆的价值可以抵扣一部分租用收割机的租金。”
范坡镇作为平原农业大镇,今年种植小麦63000余亩,产出秸秆总量巨大。近年来,范坡镇越来越多的牧业公司和种养大户开始采用这种方式。以范坡镇山王村的奔翔牧业和张朋九村刘召阳家庭农场为例,他们目前都拥有各自的打捆设备,麦收时节通过收购周边农户的秸秆,储备接下来的喂养饲料。
据了解,回收秸秆过程中的装车和运输环节需要大量的人工,这也带动了周边群众的就业。刘召阳介绍:“我们一天用工10到20人左右,每人每天的工钱在300至400元之间。”秸秆打捆回收不仅提高了群众收入,还为种养户喂养牛羊节省了一些成本。同时,牛羊粪便还田的过程改善了耕地质量,提升了作物产量,又为大家增加了一些隐形收入。
“秸秆打捆回收作为一种绿色科学的处理方式,对土地种植能够产生长远的积极影响。我们作为农业大镇,要积极推广这种种养结合的方式,大力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不断探索‘秸秆+’模式,带动村民拓宽收入来源,源头上治理秸秆焚烧难题,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多方共赢,让‘环境包袱’变成‘绿色财富’。”范坡镇党委书记柴中梁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