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青少年走进中国钧瓷文化园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当美国青少年初遇华彩钧瓷,又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日前,参加2024年美国圣玛丽中学中文项目暑期班的14名美国青少年来到位于禹州市的中国钧瓷文化园,感受非遗钧瓷的窑变魅力,品味东方文明的古老智慧与艺术传承。
“天成阁。”走近园内一栋宏大巍峨、雕梁画栋的建筑,美国青少年林筱倍(Vanessa Minerva Cox)认出了上方牌匾中的汉字。“对的,这便是天成阁,是中国钧瓷文化园的核心组成部分,天成阁意在表达‘浑然天成、天人合一’的钧瓷哲学理念。”讲解员说道。缘何是“浑然天成、天人合一”呢?在藏宝库、珍品阁内,美国青少年们找到了答案。
天青、月白、玫瑰紫、海棠红、天蓝……展厅内琳琅满目的钧瓷工艺品之上的艳丽色彩与细腻纹理,为美国青少年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纷纷赞叹道:“太神奇了,如此异彩纷呈的钧瓷究竟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钧瓷是人类陶瓷门类中最具色彩覆盖性的瓷种,源自其独特的材质、地域以及窑炉结构和烧制技艺。制作钧瓷的釉料配方通常需要多种天然矿石和矿物质,这些原料在高温烧制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化学反应,从而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颜色,而温度的控制和烧制的时间等因素也会影响釉色的最终效果。”讲解员解释说。
“Chemistry makes art.”(化学创造艺术。)美国青少年埃里克(Eric Calvin Toothaker)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我认为这是科学最早的形式之一。经过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实践,工匠们的智慧与勤劳、对钧瓷制作工艺的精进与传承令我印象深刻。”施釉、素烧、成型,为了制作一件完美的钧瓷,中国古代工匠花费数月、经历多次失败却仍不言弃的工匠精神,进一步增进了埃里克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理解。
“在中国古代,每年只有36件钧瓷进贡给皇室,其余全部被砸碎掩埋,禁止民间收藏。”“为什么只有36件?”面对讲解员的介绍,美国青少年怀德(Ryder Woolsey McKernon)发出疑问。
“钧瓷制作工艺复杂,制作数量有限,每年只进贡36件最精美的钧瓷,足以彰显出钧瓷的珍贵地位。”讲解员说。据了解,钧瓷始于唐、盛于宋,系中国古代五大名瓷之首,以其独特的窑变魅力而区别于其它瓷器。宋徽宗时期,敕封钧瓷为神钧宝瓷,每年钦定36件钧瓷珍宝入宫,被誉为“帝王之瓷”。新中国成立后钧瓷更是用于国礼出现在各个国际交流的舞台上。
“色彩艳丽、形状各异的钧瓷真的太漂亮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制作瓷器的艺术也越来越精湛,出现了非常酷的形状和设计。钧瓷在艺术和文化史上有着非常独特的地位,不仅在中国,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如此。”欣赏孔家钧窑的精美展品后,怀德兴奋地向笔者分享自己的感受。
据了解,由孔家钧窑承建的中国钧瓷文化园集中展示了钧瓷的传承、发展以及孔家钧窑的成就贡献。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钧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孔相卿所主持的孔家钧窑团队开创的当代钧瓷制釉、烧成、成型工艺大大拓展了钧瓷造型艺术表达空间,以国礼为代表的孔家钧瓷“礼器”着意于厚重博大的中原乃至华夏传统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吸收,向世界彰显凝结中华传统文明与现代艺术的钧瓷美学。
“作为土生土长的神垕人,我为家乡的钧瓷感到骄傲自豪。能够让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朋友认识和了解钧瓷更是本土人民的一份责任。”看着越来越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孔家钧窑造型设计师温玉静希望能够把家乡美丽惊艳、神奇妙绝的钧瓷推向世界,让世界更好地认识河南、了解中国。
从制作工艺到历史渊源,从艺术表现到文化内涵,一场不同文化相互交融的“化学反应”悄然发生,钧瓷的绚烂色彩正不断印刻在更多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