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土”文章 以“产”富民 以“产”兴村

古城镇关岗村村民在红薯种植基地锄草。张文君 摄

“这麦子收完了,接下来就该好好管理辣椒了。”6月13日,在小吕镇柴庄村成片的麦田收割后露出了一行行青绿色的辣椒苗,村民们面对干旱天气想方设法浇灌,并积极锄草、摘心、打顶,为辣椒丰收“保驾护航”。
柴庄村党支部书记赵亚军介绍,目前柴庄村已流转土地1400余亩发展辣椒种植,以禹州市沃盛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主导,依托“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形成了辣椒种植、辣椒深加工和辣椒种植技术推广的产业化发展,树起了“秀美柴庄”的金字招牌。截至目前全村年产辣椒500多万斤,产值达1800万元,占全村生产总值的50%;为本村和周边400多名村民提供就业,村民就近就业收入达到250万元。
产业兴则农村兴,农村兴则国家旺。“秀美柴庄”仅是我市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个成果。近年来,我市在乡村产业振兴方面,一方面立足本地特色,积极做好“土特产”文章。发展中药材、红薯、小杂粮、烟叶、林果等特色种植产业,强化品牌建设。目前全市已基本形成了禹州实佳面业产业化集群、禹州森源本草中药材产业化集群、禹州盛田红薯制品产业化集群。另一方面,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截至目前,我市培育省级龙头企业9家,市级龙头企业19家,县级龙头2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固定资产达到108960万元,年销售收入达218457万元,净利润11996万元,带动农户达17.6469万户。
做好“土”文章,核心是如何将“土特产”打造成致富的“金招牌”,释放产业发展的“乘数效应”,实现以“产”富民、以“产”兴村。
近年来,我市依托优势资源,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通过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大幅提升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积极拓宽群众就业增收之路。
古城镇关岗村以红薯为特色产业,大力支持发展“三粉”产业,形成了红薯种选育、种植、淀粉加工、生产粉条(鲜粉)、销售等全产业链,推动红薯产业从初加工向深加工、精加工发展,系列产品多达10余种,有效带动村民就业增收。据关岗村党支部书记关本建介绍,目前,该村红薯种植面积达1500多亩,占全村土地面积的50%;以禹州市奔健三粉专业合作社为依托辐射带动全村十三家“三粉”加工企业健康发展,解决全村半数人口就业。
“自从我们村发展红薯产业我们不出去也不愁赚钱。你看,现在进入红薯管理期,我们来锄锄草一天能赚七八十块钱,等下粉条、晒粉条、包装粉条的时候一个人一天都是一二百块钱,比出去打工可强太多了。”在关岗村百亩春薯种植基地,墨绿的红薯藤蔓长势喜人,村民刘彩霞一边锄草一边算着这笔“红薯账”。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我市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根‘土’,体现‘特’,形成‘产’,不断做大做强做优乡村特色产业,绘就‘土特产’文章下乡村产业振兴的美好图景。”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何晖表示。
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乡村锦绣画卷在禹州大地徐徐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