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浅井大鸿寨

    沿着319省道到浅井镇扒村上河桥西50米,向北有一条蜿蜒曲折的道路,伴着河流通向大山深处。初始平坦,再行陡峭,一侧是扑面而来的叠嶂峰峦,一侧是深不可及的峭壁河谷。看不尽“青山不墨千秋画”,听不厌“绿水无弦万古琴”。远离喧闹的都市,融进静谧的山村,仿佛穿越到原始的部落,内心油然而生“人生在世共如此,何异浮云与流水”的空灵。

    在一路惊险、刺激中,来到一个横跨河谷的堤坝。堤坝在河谷中拦起一泓清水——这是大鸿寨水库,周围茂密的林子里散落着石头堆砌成的农家小院。小鸟在林中歌唱,野鸭在水里嬉戏,游人在岸边垂钓。好一幅“大鸿山居图”。
水库北面河谷的尽头横亘着一座巍峨的山梁,在云雾的装扮下显得有些神秘,若隐若现的寨墙宛如游龙随着山势起伏。这山就是浅井镇境内闻名遐迩的大鸿山,这寨自然也就是大鸿寨了。
     大鸿,黄帝的大将。据《史记》记载,鬼容区号大鸿,与风后、力牧、常先等一起辅佐黄帝。《汉书》记载,大鸿曾著有《鬼容区兵法》三篇,经常在具茨山训练军队。后人把大鸿练兵的山峰称为大鸿山,屯兵的寨称为大鸿寨。久而久之,这里的人们慢慢把大鸿山也称为大鸿寨了。
     山也是寨,寨也是山。“山寨”,古今谁又能把它们分得开呢?
     走过堤坝,穿过密林深处的村落,顺着村内道路向北上行,山路的尽头连着一条东西走向的水泥路。这是新修的环山公路,周长7.6千米,向东向西都可以到达大鸿寨山顶。这条路修通后,省内外到这里旅游的人们一下子就多了起来,到了节假日,游人摩肩接踵。大鸿寨俨然成了人们休闲游玩打卡的胜地。
     从这个丁字路口沿着环山公路西行,道路越来越陡,走进一个略显凋敝、刻着岁月痕迹的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子后,通幽的曲径被山林遮盖,空气变得更加凉爽。人们仿佛置身于天然氧吧,恣意呼吸着。过了村子,视野变得开阔起来,眼前的景致愈发迷人。你会看到道路位于北边大鸿寨山的南坡,路的南边是深深的山谷,山谷南面就是大鸿寨的应山,应山及其主峰摘星楼那宽阔的肩膀和高大的身躯把深谷遮挡个严严实实,谷底的溪流或缓或急,时而低吟浅唱,时而引颈高歌,一路向东、再折向南汇入了大鸿寨水库。应山的背影挺拔魁梧,繁花点点镶嵌在葱翠的草木之间,乔木灌木,竞相争艳,美若仙境。既似一幅巨大的粉墨画,又似一个巨型舞台的幕布,随着四季轮回不断地变换着颜色,幻化着场景。
     一路西行,渐渐走出山谷,来到大鸿寨山和应山两山之间相连接处,南边应山的主峰摘星楼像龙头,北边的大鸿寨山像龙身,这个连接的地方低于两座山峰,就像龙的脖子一样,人们称这个地方为“龙脖”。
     从“龙脖”处折向北,迎面会看到一段残缺的寨墙,寨墙边上一个粗大的石条呈竖立状嵌在墙内。一个放羊的老人热情地介绍说,大鸿寨分外寨、内寨。外寨把北面的大鸿山和南面的应山都围在了寨里,寨墙有两丈多高,一丈多宽,比较平缓的地方,甚至垒砌了两层、三层寨墙。寨墙上有垛口。老辈人一代代传下来说,大鸿寨的外寨比禹州老城还长13步里。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大鸿寨外寨西门的一个边,只剩下门口处的下半截了。西门就是一个小角门,也是外寨四个门中最小的。东门是最大的门,也是正门,它坐落在谷底,就在刚刚路过的小村子东面。东门门楼有10米来高,非常雄伟,可惜的是东门已经被毁得不见痕迹了。大鸿寨的南门、北门保存相对好一些,南寨门在应山南面半山腰,北门在北面大鸿山上,离内寨不远。老人指着北边大鸿山的最高处说,那里就是内寨,绕着前面的村庄,半个小时就到了。
    顺着路曲折北行,看到几株劲拔的老槐树高高耸立,大树下面石头砌成的房子错落有致排列着;石头砌成的围墙外面几头老牛静静地咀嚼;几只灰鸭被小狗追逐、扇起翅膀尖叫着钻进了石头小巷;袅袅升起的炊烟,在村子上空弥漫,迟迟不忍离去。
    看到这样的景象,你是不是有种按捺不住的冲动。突然,前面一位大哥抑扬顿挫地吟起来,“古树,老房,灰鸭,大鸿寨里人家。新道,顺风,宝马,艳阳初下,休闲人在山崖。”
     “有点味道。”“什么味?”“柴火炖柴鸡的味道。”
     在大鸿寨住了几十年的任石德老人开了一个农家乐,游客们到大鸿寨游玩,都会被老任用柴火炖出来的柴鸡的美味所吸引。循声望去,刚才吟唱的大哥正和几位同伴围着小桌子眉色飞舞地谈笑,桌子上清炖柴鸡冒着的香气扑鼻而来。
     转过如诗如画、飘着烟火味的村庄,向北折向东去300米,有一处形态各异的石头组成的巨石阵,最上面的一块石头上有个凹陷,就像椅子的形状,相传是黄帝、大鸿练兵时候指挥和休息的地方。当年轩辕黄帝在逍遥观问道广成子时,经常到大鸿寨视察,就是坐在这块石头上察看将士们练兵的情况,故称神仙椅。旁边有个石柱,是黄帝、大鸿拴马的桩子,人称“拴马桩”。“拴马桩”旁边,有个水槽,叫“饮马槽”,也称“金鱼池”。遇到阴雨连绵的日子,金鱼池里就会有五彩的金鱼出现。
    巨石阵的东面紧邻着一个天池,池内碧水荡漾,微波粼粼。天池的北面是藏兵洞,深不见底。从藏兵洞向东沿着山脊走,脚下北边是悬崖峭壁,南边是宽阔的练兵场。走不多远就会看到一段寨墙连着一个石头洞门,这就是大鸿寨的北门。过北门,越寨墙,翻青龙崖,跨转运石,很快就到了大鸿寨的内寨。
     大鸿寨的内寨建在大鸿山的最高处,北面是陡峭的山崖,只有南面一道弧形的寨墙。寨墙东西两端都建在突出山崖的巨大岩石上,显得高大险峻,十分雄伟。站在寨墙上向内寨望去,寨内靠着寨墙排列着一排石头垒成的方格,这是石头圈的洞的根基,用来住人或储存食物的洞穴早已坍塌。寨内居中的地方仍然保存着一个完整的较大的石头洞。石洞的右前方有一个石头砌成的巨大水井。内寨只有东南方向一个寨门,寨门内侧有一个较小的石洞,石洞里面有瞭望窗口。虽然内寨里面破败不堪,但仍能想象出当年的繁华。
     站在大鸿寨内寨北面的最高处,环顾四周,大鸿寨风景尽收眼底。看着起伏的山峦、古朴的村落,不禁思绪万千……
     抓一把就是大鸿故事,踢一脚就是无字天书。见过了神仙椅、拴马桩、金鱼池、藏兵洞;还有南面应山上的大鸿拳、卧虎坡、擂鼓台、奇石阵;更有排列规律的神秘符号,“藏”着像极了锅碗瓢盆的石厨房。大鸿寨的一块块石头、一处处洞穴,都将黄帝时期的历史文化浸润其中。看着泛着“包浆”光泽的一个个景点,聆听着黄帝和大鸿的传奇故事,就像穿越了时空,任思想的野马在历史的旷野里驰骋……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经历四千余年的沧桑变化,大鸿寨依然挺立在大鸿山脊,在四季轮回中看冬去春来,在斗转星移中观沧海横流;她仍然保持着最原始、最古朴的情怀,守护着这里古老的村落,呵护着这里质朴的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