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给心灵留下一份温馨
——读张冠军《乡愁·音响》钧瓷系列作品
有一些物件用过了,就留下了痕迹,成了岁月的见证。对于时间越久、越远的老物件,就越勾起人们的思念,越让人留恋。这些物件让人欢乐过,也让人悲伤过,但都深深地印在了心中。时间会让人忽略,一旦重见,就会有一些情感,在经历了一段时间后,便会托起浓浓的乡愁。
喇叭碗、收音机、录音机、大喇叭、黑白电视机曾在上世纪的七、八、九十年代流传于广袤的中国大地上,特别是录音机,曾给禁锢了多年的人们带来的欢乐故事让人们久久难忘,那随着“慢四”“探戈”的舞曲,曾激发了多少露天舞池里美的享受,那情节定格在时代的相册里。
张冠军就是听着门前的喇叭碗、捆绑在大队部里高树上的大喇叭和收音机里的新闻、欣赏着录音机里播放的抒情歌曲成长起来的一位成功企业家,他从祖先留下来的遗产苌庄窑里找到了文化的密码,以弘扬钧瓷文化的使命,将这一古老而又美丽的中国瓷器在他的大唐钧窑里铺叙成了悠悠的叮叮响的长河。其中,用钧瓷复制式再现反映上世纪七、八、九十年代的给人们提供精神享受的几大件,喇叭碗、收音机、录音机、大喇叭的实物,仿佛是另一种形式的史书,演绎着那时代激情而又追求美的丰富情节。
喇叭碗是那时代人们听政策、学知识、掌握天气变化和农作物种植要点的传播器,每家每户都在家门口安装,准时播放,百姓们也准时收听。特别是夏季吃过晚饭后,农村没有其他的娱乐活动和娱乐场所,大人就搬个小凳子坐在院中,小孩子则在地上铺个草席,躺在上面,一家老小一边纳凉,一边听“音”,直到播音员说“今天的节目播送完了”,家人们才会进屋睡觉。那个喇叭碗不算太复杂,只要接上广播线,埋上“底线”就可以收听,但由于受当时技术的影响,喇叭碗的声音小而不清,有时还断断续续,每到这时,也不知什么原理,只要在埋喇叭碗的土坑里浇上一碗水,声音就立马变大变清,给那时代人们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难忘的。喇叭碗成为那时代人们获得精神文化重要内容的载体,也承载着人们永不磨灭的生活记忆。收录音机也是那时代人们精神生活风景线的突出一环,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长远的、难忘的。年轻人围着录音机,一边听着音乐,一边迎合着节奏摇摆着身体,享受着音乐带来的快乐。这些经历伴随着那个时代的人们度过了长达几十年的岁月沧桑,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成为过去,但那些美好的记忆却永远不会被遗忘。“流淌”了许久的欢乐声,成为人们思绪的乡愁。那些人与人之间的友情、男女年轻人的爱情成为心灵深处最美的风景;那些《乡恋》《小芳》《军港之夜》《牡丹之歌》等熟悉的歌曲,穿越时空带来的感受都仿佛浮现在眼前,承载着无数人的情感回忆。这一“乡愁”的主题也成为艺术家们创作那时代作品的灵感之源。摄影、装置、数字艺术等都作为艺术手段,表现那个年代的那物、那形、那景。
钧瓷作为最为耀眼的中国古代五大名瓷之首,理所当然地首当其冲。
最值得一提的是老式录音机,它可是那时“富有”家庭或者一些有志于努力学习外语的青年所必备的。用途最广的是它在年轻人听歌和跳舞场所的频频“亮相”。它是时代的记忆,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它的设计简单而经典,在那个网络不发达、信息相对闭塞的年代,声音被保存在磁带中,通过它和磁带的配合将各种声音传播到各个角落。为家庭渴望知识的青年人、爱听戏的老年人以及千万个爱音乐的各类人们带来乐趣。
怀念那个时代,每个家庭都是先有喇叭碗,后有收音机、黑白电视机,最后才有录音机。它们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最经典的记忆,它代表着那个年代人们的心声和向往。
张冠军是个对家乡有着深厚情感的男子汉,因为他从小就生活在那个远离喧嚣的小山村里,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对他来说都是有感情的,贫乏孤独的农村生活让他几乎没离开过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那条弯弯的小路,那间破旧的房屋,那眼用了几辈子的水井,不知有多少人都想告别它们而奔向“歌舞升平”的城镇,开始步履心中梦想的征程。但是,这里也有美景,乡间的麦田里依然是翠绿成行、生机葱茏,路边的不知名的小花依然芳香迎接着过往的路人。这就是山村的优势,厚重的土地,带有芳香的山风,甜润的空气使张冠军留恋,而家里的喇叭碗和一台收音机,后来添了个录音机成了他青年时的好“伴侣”,陪他度过了一年又一年,用美丽的声音抚慰着他疲倦的心灵,冲淡着他孤寂的心海。
岁月更迭。经济大发展的春风吹到了他们这个小山村。张冠军靠着党的致富政策投入到了文化发展的产业之中,他创建了大唐钧窑,建了唐钧博物馆和华夏农耕博物馆。
思念、怀旧、乡愁,如同涓涓的溪流,奔流在隔山隔水的岁月里。就在他整理收藏到一万多件农耕时期的老旧物件时,昔日的喇叭碗、收音机、电视机、录音机、大喇叭等等都又映入他的眼帘,好熟悉,又好温馨。青年时代生活过的各个场景,刻骨铭心的记忆渐渐又回到了他的脑中。
忽然间,张冠军的大脑中迸出了一个大胆的灵感,何不把这些儿时的老物件表现在钧瓷之上,将记忆中的这些串联在一起,显现在观众面前。虽然这些物件在人们的视线中消失的时间不是太远,但对于二十一世纪出生的人来说并不熟悉。再说,用钧瓷表现,他的优点是不怕潮、不怕烧、可长时间收藏。但是,用钧瓷制作,其难点更多,一是工艺复杂,比如收录机、音响、开关、透气孔、按钮等等,就其表面上的部位都多达几十处,并且有的小件如纽扣大小,不易操作,加上每件器物的色泽都是“清”一色的,而钧瓷是“窑变”多彩的。
这些困难,在张冠军这位钧瓷大师的制瓷历史中从没遇到过。
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张冠军进行了诸多方面的探索与实践。这些老物件,因其部件小,选取的泥料必须精细,如有微弱不足,产生裂缝将会影响整体效果。所以,他选料时,一遍又一遍精细到了极致。制作时,他对照着那些老物件,从造型尺寸、部件到镂空都一模一样,不走样地复制。他用的陶泥质地坚韧细腻,坯体过湿时,他发现对修坯刀的阻力增大,操作中易出现修坯刀在转动的坯体上不断跳动的现象,如此留下的连续刀痕使坯体表面形成高低不平的肌理,其产生的韵律美正好是与器物上的纹络和镂空相吻合。于是,他拿着不同式样的小刀一刻一划、一点一切,一丝不苟地用了整整一个多月30来天,才完美无瑕地把《乡愁·音响》系列品种制作了出来。釉色选取更难,既要有清一色的基调,又要有反映那个时代的配色。他又找来各种矿料色彩的配比。在烧制过程中,他将草木灰釉确立为他的《乡愁·音响》系列的主基调。草木灰釉呈现出的青黄色是原始钧瓷釉色的主要特征,另外在此基础上又配合当时时代各种器物上所流行的红色进行了色泽的柔和处理,也正好和《乡愁·音响》中记述的实物色恰到好处地吻合。
为了将“久别”的物件与艺术瑰宝的钧瓷融合到一起,使钧瓷向更加宽泛的内容创新拓展,张冠军在录音机上试验取得的成功经验后,他又将钧瓷的传统堆塑工艺化繁为简,使“老物件”器型的外观更加具有“老”味的简洁、朴实之美,同时,在色彩上融入现代审美元素和中国国画用色结合起来,让《乡愁·音响》系列作品件件具有多样的审美风格。
群众的生活、娱乐以及柴米油盐是文化变迁的鲜活演示,文化发展创新也是为了怀念那些激情的年代、峥嵘的岁月,特别是过去老百姓用过的、给生活留下痕迹的那些生活中的一切物品。
人生最大的快乐,莫过于见物思人,见事想人和与旧物从容对话了。当看到那件件老物件又被复制到钧瓷上时,心中不也涌起深深的温馨,就会想起在庭院里收听喇叭碗的情景,也会想到录音机中传出的歌声,在旋律和舞姿的交织中,似乎还回荡着那美丽的歌声。时光荏苒,无论再久、再远,那回忆、那乡愁,就像是大树下那片绿叶,还如初般的清新,散发着独特的气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