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枝花叶皆入药 杨柳婆娑竞妖娆
柳树是杨柳科柳属落叶木本植物,分布范围极广。它不仅被用于绿化地表、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制作器物,而且从叶到根全树都可以用作药材。
源远流长柳文化
“柳”字首见于商代甲骨文,字形纵向结构,上部为形旁“木”,下部是声旁“卯”。在西周金文中,“柳”字演变为左“木”右“卯”的横向结构。“柳”是“柳树”的简称,中国柳树品种主要有垂柳、旱柳、黄金柳等,其中垂柳分布最广。
隋代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杨广下令开凿连通黄河与淮河的运河——通济渠,河渠边堤上遍植柳树。唐代传奇《开河记》据此演绎了杨广为柳赐皇姓的故事:“栽毕,帝御笔写赐垂柳姓杨,曰杨柳也。”其实,在隋代之前十几个世纪的西周时期民歌《诗经·小雅·采薇》中就有了“杨柳”之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西汉《毛诗诂训传》注曰:“杨柳,蒲柳也。”蒲柳即生长在水岸边的柳树。“杨柳何时归,袅袅复依依。”(南朝费昶《和萧记室春旦有所思》)出现在古诗中的“杨柳”,显然不是杨树和柳树的合称。树高、枝挺、叶圆的杨树,并没有“依依”之姿、“袅袅”之态。杨柳与杨树无关一样,杨花也与杨树无关。
文人雅士创造了华光柳影、花红柳绿、花明柳媚、柳眉杏眼等词语,用于描摹美好的事物。诗人词家借柳抒情,托物言志。这些涉“柳”诗词,描写了折柳惜别的真挚情愫、春风抚柳的人间美景等。
受风摆杨柳的启示,健身家创编了名为“随风摆柳”的捏腰眼、摇肢体动作,用以缓解腰部酸痛。尖细狭长的柳树叶子,成为人类造物的仿生对象,龙舟、摆渡船等舟船的水线横截面像柳叶,冷兵器刀、剑的外形像柳叶,外科医生的手术刀像柳叶。柳树树干材质轻、易切削、干燥后不变形,木器匠用其制作家具、农具;柳树枝条柔韧性好,柳条匠用其编织提篮、抬筐、箱子等器具。
“柳华”首载《本草经》
柳树根、皮、枝、叶、花、籽的药用开发,是柳文化不可或缺的精彩篇章。
《神农本草经》“柳华”条目收载了出自柳树的药材:“柳华,味苦,寒。主风水;黄疸,面热黑。一名柳絮。叶,主马疥痂疮。实,主溃痈,逐脓血。子汁,疗渴。生川泽。”柳华即是柳树的花,“风水”为一种水肿病。该条目首先简要阐明柳花的性味、主治,然后依次介绍了柳叶、柳籽的药用功效。
唐代显庆四年(659年)成书的《新修本草》,仍以“柳华”作为条目名称,其释文在《神农本草经》和南朝陶弘景《本草经集注》的基础上,充实了一些内容。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以“柳”作条目名称,用2000多字的篇幅,系统地梳理了明代中期以前有关柳树的研究成果,较为全面地阐述了柳花、柳絮、柳实、柳叶、柳枝的主治、药用方法。
柳树历来被国人视为辟邪、祛病的良木,房前、路侧、田埂、河沿随处可见。柳树药材取用方便,无须花钱购买,无须进行繁杂的炮制,大多可以单方成药,非常适合生活窘迫的平民家庭。使用柳叶、柳枝、柳絮等治疗常见病的经验,大多属于人们常说的偏方,在民间代代相传,不仅被药学家录入本草著作,而且被农学家写进农书。东汉官员崔寔在农事书《四民月令》中即有此类记载:“三月三日以及上除,采柳絮可以愈疮。”
“柳药”开发无止境
在国外,柳树也有悠久的药用历史,但使用范围相对较窄。古埃及人在《埃伯斯纸草书》中记录了干柳树叶子的止痛功效,古苏美尔人在泥板上记载了柳树叶子可用于治疗关节炎。
公元前4世纪,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受产妇口嚼柳树皮止痛的启示,尝试使用柳树皮为病人治疗多种痛疾,后来又将其用于为发烧病人退热。但由于实验手段的限制,人们很长时间没有搞清楚柳树皮、柳树叶止痛、退热的物质基础。直到19世纪,法国、意大利学者才确认柳树皮的药用成分是经过水解、氧化后可以转化为水杨酸的水杨苷。19世纪末,德国拜耳公司研制出乙酰水杨酸,将其起名为阿司匹林(Aspirin)。阿司匹林问世后迅速占领市场,成为最常用的止痛、抗血栓药物。
阿司匹林畅销所创造的药物神话,为来源于柳树的“柳药”的深度开发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柳树的化学成分非常丰富,目前已经被各国科学家分离出上百种化合物,其中以黄酮类、水杨苷及其衍生物类化合物为主。柳树的耐寒冷、耐盐碱、耐水涝、耐干旱、适应性强、生长迅速,均缘于成分复杂的多种化合物。
在中国已有数千年药用历史的柳树,应用范围颇宽。近年来,中国学者围绕“柳树药用”这个综合性课题开展了多方位的研究。例如,柳皮、柳叶、柳枝、柳花、柳絮中的药用成分分析及其疗病机制。
“桃李风前多妩媚,杨柳更温柔。”(南宋辛弃疾《武陵春·桃李风前多妩媚》)“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代杜甫《绝句四首·其三》)柳树是象征温婉、柔美的文学意象,也是蕴藏生命科学诸多未解之谜的科学研究对象。对于“柳药”,中医药人不满足于知其然,正力求在有效运用“柳药”治疗某些疾病的基础上,探索其祛病疗疾、强身健体的奥秘,通过知其所以然,开发研制出药效更高更确切的新“柳药”。
笔者相信,在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依托先进的实验手段,“柳药”一定能够踏上“鸣翠柳”“上青天”的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