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创新发展中的禹州中医药文化

禹州,地处伏牛山余脉与豫东平原过渡地带,这里四季分明,无霜期长,为植物的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禹州中药材资源丰富,道地药材众多,引来全国各地药商云集于此,贸易经商,千余年来, 兴盛不衰,成为中国历史上四大中药材集散地之一。 
追溯药都的历史,早在远古时代,华夏始祖轩辕黄帝曾在这里率众臣研究医学,教民众疗治百病,与岐伯共创中医“岐黄之术”;黄帝重臣雷公在此创立中药炮制技艺,受封于今禹州方山。古代名医扁鹊、张仲景、华佗都在此悬壶济世,更有“药王”孙思邈在此行医采药,著书立说,几乎度过一生,不仅留下医学百科全书《千金方》,也留下了“药不经禹州不香,医不见药王不妙”的佳话。明朝周定王朱橚长期在这里采集中药标本,著述《救荒本草》,又编撰《普济方》,创下医方之最。朱橚后就葬于今禹州卧虎山。 
禹州因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盛产药材达1000余种,道地药材禹南星、禹白芷、禹白附、豫西丹参被列入历代本草典藉,闻名遐迩。自古至今,许多禹州人以采药为生,代代相传。有民谣唱道: 春采茵陈夏采蒿,知母黄芪全年刨。九月上山采菊花,十月坡岭摘连翘。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禹州已有区域性药材交易市场,元朝成为药产材汇集之区,直到明朝皇帝朱元璋诏令全国药商集结禹州,这里才真正成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和中医药经济中心,奠定了禹州为“药都”的历史地位。到了清代,禹州药材交易进入鼎盛时期,药材交易规模越来越大。《十三帮碑记》记载:从乾隆二十七年开始,禹州每年在夏、秋、冬三季举办药材交易会,盛况空前。又据清代《禹州志》记载:(药材交易)内至全国,22省,外越西洋、南洋,东极高丽(今朝鲜),北际库伦(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皆舟车节转而至”。长期的药材交易形成了以药材经营门类和地域划分的商帮,有丸散帮、 甘草帮、怀药帮等20多个。如今,城内的“怀帮会馆”、“十三帮会馆”、 “山西会馆”等古建筑依然存在,成为禹州作为中华药都的重要标志。 
禹州独特的中药炮制技艺已于2008年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黄帝重臣雷公创立中药炮制论以来,这一技艺不断传承、创新,形成了因药制宜、技术独特、制作精细、自成一体的中药炮制体系。清朝时,禹州药工就能切制中药材800多种,创出了浸泡、闷润、切片、越磅片、剁劈等5种方法。一只大如杏、坚如石的槟榔,经浸泡、闷润后,可被切成170片,且刀刀见白,片片据见边,被医药界誉为“百刀槟榔”。禹州中药因“遵古炮制、加工精良”而著称于世,通过“浸、煅、煨、炒、炙、蒸煮”等工序,其药香四溢,药效独特, 有“药到禹州倍生香”之誉。早在清代,禹州产“九蒸九制大熟地”和“九天阿胶”就已驰名中外。 
历史赋予了禹州“中华药都”的地位,勤劳智慧的禹州人民继续传承中医药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又创造了新的辉煌。 
1985年,禹州恢复“药交会”,建成中药材专业市场;1996年,被批准为全国17家、河南唯一国家定点中药材专业市场;2002年又投资2亿元建成了占地400亩的新中药材专业市场——中华药城,入驻经营商户600 余家,经营品种2600多种,年交易额达20亿元,居全国第三位。从这一年起,传统“药交会”演变为“药王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暨中医药交易会”,邀八方客商,齐聚禹州,共襄药都盛举。2006年禹州道地药材禹白芷、禹白附、禹南星、豫西丹参得到国家原产地域保护;2008年,“禹州药会”跻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禹州生产的“中风回春片”、“活血壮筋丹”两大品牌成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畅销全国各地。中医药文化在禹州得到进一步弘扬, 《禹州中药志》《禹州地产药材》《中药传统炮制技艺》等专著不断问世,中医药文化博物馆也修建成功。
药交会既是弘扬中医药文化、繁荣中医药产业的盛会,也是促进交流合作、实现共赢发展的平台。自2002年起,我市已经连续举办了12届药交会,每一届药交会都秉承“健康、文化、共赢、发展”的主线,以突出招商、注重实效、展示行业特色为办会模式,充分彰显我市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态势和悠久的中医药文化,进一步提升我市特色产业的竞争实力,推动我市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今年的药交会,是自疫情结束后我市举办的第二次药交会,从8月底开始,每周的星期六,我市都会在夏禹公园举办以“歧黄文化耀华夏,健康禹州新时代”为主题的药都禹州岐黄中医药文化夜市,让市民体验虎符铜砭刮痧、耳穴压豆、葫芦灸、儿童保健推拿等中医适宜技术的独特魅力,并免费品尝枸杞大枣陈皮茶、桑叶葛根茶、清热明目饮、消积饮、金银花山楂饮、银梅口乐等中药养生饮品,让中医药文化尽显魅力。这种活动是我市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解读中医药,增加中医药文化的趣味性,也是让中医药文化深入人心的一个缩影。
中医药文化事业兴盛必将促进中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当前,我市已紧紧抓住国家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历史机遇,立足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形成了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生产、中药材仓储物流和中医药文化旅游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人类历史发展漫长的岁月中,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天,仍然对整个人类健康和世界文明起着积极的作用。禹州,这个千年药都,承载着新的历史使命,传承发展着中医药这一民族瑰宝,让中医药文化在华夏大地上不断发扬光大!(禹 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