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寒无毒有天冬 降火清金治肺痈

——诗词中的天冬及其药用价值

垂垂紫楝,四月江心频点燕。亭馆谁家,天棘抽条出屋斜。轻舠不稳,移向伍塘风力紧。晴日将西,黄犊江村水一犁。
这首《减字木兰花·其二·初夏放舟郭外》是清代词人曹尔堪的作品,楝树开花、天棘抽条,寥寥数语,描绘出一幅江南初夏图。诗中天棘,即百合科植物天门冬(中药天冬为其干燥块根)。天门冬因叶退化成鳞片状,基部有木质倒生刺,得名天棘,《本草纲目》载:“或曰天棘。”
块根入药
天门冬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因生长茂盛,入药功效如麦冬而得名。《本草纲目》载:“草之茂者为虋,俗作门。此草蔓茂,而功同麦门冬,故曰天门冬。”清代王如鉴《本草约编·天门冬》:“天冬性与麦冬同,滋肾清痰别有功。保定肺阴安喘促,轻身益气杀三虫。”
天门冬通体翠绿,体态婀娜多姿,春季茁壮成长,散发出勃勃生机;夏季开花,淡绿色花朵小巧玲珑;秋季结果,浆果球形,成熟时红色,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古人常将其植于庭院之中。宋代王淇《暮春游小园》:“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宋代张濡《游大涤》:“客散月明风露下,一奁天棘伴丝桐。”宋代朱熹《杂记草木九首·其一·天门冬》:“高萝引蔓长,插楥垂碧丝。西窗夜来雨,无人领幽姿。”元代刘诜《暇日至吾庐亭》:“为报诗人笺注苦,暖风天棘蔽阶苔。”李存《和吴宗师滦京诗》:“露透地椒清宝仗,风生天棘满旌旂。”明代袁凯《书寓所西斋二首·其一》:“繁杏夭桃碧井西,牵牛天棘故相迷。”明代张和《访晓庵禅师师以洞庭柑为供》:“檐前暮雨沾天棘,席外春风动石楠。”
江中莲花,洁白无瑕,如白色的羽毛;岸上天冬,青丝曼妙,如幻如梦。杜甫《巳上人茅斋》诗曰:“江莲摇白羽,天棘梦青丝。”这句诗对仗工整且富有韵味,成为后世诗人学习的榜样。如段克己《鹧鸪天·其二·青阳峡对酒》:“湍浪泻,万珠霏。风前天棘舞青丝。”明末清初夏完淳《题昆山水月殿》:“青丝天棘风流在,如见当年祇树林。”
天门冬以干燥块根入药,即天冬,是常用的补阴类中药,《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载其“主诸暴风湿偏痹,强肾髓,杀三虫,去伏尸,久服轻身益气延年”。天冬是古人服食养生的佳品。《抱朴子》载,杜紫微服食天冬,140岁时还能日行300里。《本草纲目》载,明代重臣胡濙奉旨寻访张三丰,得到长生不老方,即用天门冬三斤、地黄一斤等制成药服食。
诗人更喜欢饮用天门冬酒养生。《本草纲目》载天门冬酒,具有润五脏、和血脉的功效。苏轼晚年喜欢饮用天门冬酒养生,庚辰年正月,他酿制的天门冬酒成熟,亲自漉酒,且漉且尝,不觉大醉,遂作诗二首。其中一首为:“自拨床头一瓮云,幽人先已醉浓芬。天门冬熟新年喜,曲米春香并舍闻。菜圃渐疏花漠漠,竹扉斜掩雨纷纷。拥裘睡觉知何处,吹面东风散缬纹。”另一首为:“载酒无人过子云,年来家酝有奇芬。醉乡杳杳谁同梦,睡息齁齁得自闻。口业向诗犹小小,眼花因酒尚纷纷。点灯更试淮南语,泛溢东风有縠纹。”
从此以后,东坡天门冬酒成为著名典故。明代庄昶《江上偶作》:“东坡老子门冬酒,康节先生击壤篇。”《浴香泉和韵·其二》:“人传苏子门冬酒,天作江门附子汤。”林光《平湖病中思南归六首·其五》:“坡老门冬酒,林宗折角巾。”也有诗人跳出窠臼,描写自己服用天门冬酒感受,如明代顾清《次姚絅庵韵》:“小奴获稻试春酿,一瓮晓熟天门冬。”晚清樊增祥《沁园春·其二·湘绮先生得词后为留一日,再赋》:“且尽今宵,天门冬酒,后夜思量无此杯。”
天门冬还常见于药名诗中,如宋代王安石《既别羊王二君与同官会饮于城南因成一篇追寄》:“赤车使者白头翁,当归入见天门冬。”朱翌《夜梦与罗子和论药名诗》:“天门冬夏鸢尾翔,香芸台阁龙骨蜕。”明代萧韶《药名闺情诗二首·其二》:“天门冬日晓苍凉,落叶愁惊满地黄。”
滋肾润肺
“天冬类与麦冬同,煮向深山腹可充。捐咳消痰诚有力,祛烦解热每多功。酒蒸既美膏尤妙,日曝难舂火更烘。冷补最能清肺毒,吐脓痈痿总堪攻。”(清代赵瑾叔《本草诗·天门冬》)
天冬味甘、苦,性寒,归肺、肾经,具有滋阴润燥、清肺降火的功效,用于燥热咳嗽、阴虚劳嗽、热病伤阴、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喉肿痛的治疗。清代黄元御《长沙药解》载:“水生于金,金清则水生,欲生肾水,必清肺金,清金而生水者,天冬是也。”
“天冬甘寒,止渴清痰。骨蒸喘促,脓血便艰。肺痈肺痿,均宜与啖。”(清代冉敬简《医诗必读·天冬》)
天冬能滋肾阴、降虚火,适宜于肾阴亏虚之腰膝酸痛、内热消渴等。天冬配伍熟地黄、枸杞子、牛膝等,可治疗肾阴亏虚之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配伍麦冬、知母等,可治疗阴虚火旺、骨蒸潮热;配伍生地黄、阿胶、川贝母等,可治疗肺肾阴虚之咳嗽咯血。
“苦寒无毒有天冬,降火清金治肺痈。止渴消痰通二便,阴虚有热见奇功。”(清代徐爔《药性诗解·天冬》)
天冬具有清热生津作用,可用于治疗内热消渴、热病伤津、咽干口渴、肠燥便秘。天冬配伍生地黄、人参等,可治疗内热消渴,或热病伤津口渴;配伍生地黄、当归、生首乌等,可治疗津亏肠燥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