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村”里学风浓

在仅有330户村民的古城镇崔庄村,近些年来却培养出各类大学生近百名。其中国家985、211大学21名,硕士、博士研究生9名,清华、北大毕业生4名。兄妹大学生、弟兄研究生家庭屡见不鲜,成为远近闻名的“博士村”。
10月14日,我们慕名来到崔庄村。在村部门口最显眼的“优秀学子榜”前,几位村民仔细看着“状元之家”的名字。“这都是咱村的骄傲啊!”老家崔庄村的市原文化局局长王和平称赞道。
一个平原小村,为什么能考上这么多名牌大学生?崔庄村党支部书记王平安一语道出了其中密码:“俺村群众不比吃、不比穿,就比谁家学习好,全村都是文化味,几十年来都是如此啊!”
浓厚的学风让全村群众教子成才成为时尚。不论家里人是上班的、种地的,经商的、打工的,家家户户都崇尚文化,热爱学习。村头一个开超市的,就能写出一手好字;放学回来的小学生,随手都能画个花草。
83岁的王中全年轻时当过兵、干过村支书,退下来后自学成才成为有名的乡土书法家。一进他的家,门框上、院墙上、室内四周墙壁上、甚至房梁上,都贴满了他的书法作品。他家新来的一位仅上过小学的保姆,也在他的指导下练起了书法。那端端正正的楷书大字,让人啧啧称奇。
举办“农民书画笔会”,是该村推动群众性文化水平提升的又一创新。在今年10月2日的第二届笔会上,前来参展的书画爱好者多达上百人。专门从市区赶回来的本村两名小学生,现场书写的硬笔书法就像字帖一样,引来众多观众的围观。“不愧是‘博士村’,连小学生都出手不凡啊!”
村“两委”以鲜明的导向鼓励支持学生成才。2017年,在王平安的倡议下,村里成立了“金秋助学助教奖励基金”,连续8年对当年考上大学和研究生的优秀学子隆重表彰,让比学习、比教育、比成才成为每个家庭代代传承的家风家教。
六组村民王长喜是农村兽医,妻子长年务农。虽然家庭条件一般,但他们对孩子的学习全力支持。1997年,大儿子王韶辉以许昌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二儿子王韶峰2002年考取重庆大学,成为全家的骄傲。
一组村民王书贤从事电焊修理,妻子是农民。两个儿子上中学期间,他利用假期带着弟兄俩到工地打工,磨砺他们的意志。2009年,老大王鹏帅考取清华大学(本硕博连读),现任北京大学王选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23年获得亚洲图形学学会青年学者奖;弟弟王亚猛2013年考入首都师范大学,现就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为全村学生的楷模。
该村更注重对困难家庭的帮助,保证不让一个学生掉队。2018年,正在读高三的王格,突然遭遇父母相继去世的打击,一下子陷入无力求学的绝境。王平安带头捐款5000元,并号召全村乡贤踊跃捐款12000元送给王格,重新鼓起了她学习的信心。当年她考取东华理工大学,目前在杭州一所大学读硕士研究生。每每提起自己,王格都激动不已:“没有全村人的支持,哪有我的今天?”
几十年来,崔庄村一如既往地重教育、兴文化、传家风,续写了一个个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报效祖国的励志故事。“我们要不断营造尊师重教、培育英才的良好风气,坚持以文化人、以德修心,打造具有浓郁特色的文化乡村,创建有品位的‘五星’支部!”王平安表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