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甘美可烹饪 养阴润肺安心神
——诗词中的百合及其药用价值
恰是倒垂莲,六出红黄相间。风过芳心微动,看粉痕零乱。
品中更数麝香奇,葱碧色逾淡。百片合成蒜脑,助山家清馔。
这首《好事近·百合花名倒垂莲,根为百合,亦名蒜脑薯》是清代词人叶申芗的作品,描写百合花开美丽,气味清香,还是食疗佳品。百合为百合科百合属植物卷丹、百合、细叶百合的干燥肉质鳞叶,是常用的补阴类中药。
百合花开香满庭
百合因其球茎有鳞叶层层包裹而得名,或说百合因可治疗百合病而得名。《本草纲目》载:“百合之根,以众瓣合成也。或云专治百合病,故名,亦通。”明末清初王夫之《咏百合》:“莲瓣浓含粉,药房素养胎。繇来千种束,不放寸心开。”百合病是以神志恍惚、精神不定为主要表现的情志疾病,《本草纲目》引颂曰:“张仲景治百合病,有百合知母汤、百合滑石代赭汤、百合鸡子汤、百合地黄汤,凡四方。”清代王如鉴《本草约编·百合》:“百合能医百合病,甘平心肺可调和。除邪止嗽兼清热,杀蛊消疡功亦多。”
百合因其球茎如大蒜,味道如木薯,得名蒜脑薯,《本草纲目》载:“其根如大蒜,其味如山薯,故俗称为蒜脑薯。”清代吴性诚《初到澎湖歌》:“秋肥蒜脑薯,饔飧啜其羹。”百合的根、叶、花都向四周分散,故名强瞿、强仇,《本草纲目》载:“此物花、叶、根皆四向,故曰强瞿。凡物旁生谓之瞿,义出《韩诗外传》。”清代乾隆皇帝《题钱维城花卉册·其二十·百合》:“惟应弘景识强瞿,白玉为花瓐叶扶。”南宋洪咨夔《百合花》:“才看敷密友,又见拆强仇。”百合又名摩罗,中成药有摩罗丹,即以百合等制成。
百合色白肉嫩,味道甘甜,是古人常用的蔬菜,历代本草书籍将其列为菜部。《本草纲目》引弘景曰:“根如葫蒜,数十斤相累。人亦蒸煮食之,乃云是蚯蚓相缠结变作之。亦堪服食。”唐代杜佑《通典》载,都波国之民不知耕稼,土多百合草,取其根以为粮。明代黄廷用《南岳纪游·其二》:“花开百合供调膳,醉石长招猿鹤过。”清代严遂成《题恽寿平画为刘沧水少尹·其五·白百合花》:“软温他日冥搜到,当作都波国里粮。”乾隆皇帝《题邹一桂写生卷九首·其九·百合花》:“接叶开花玉瓣长,云根百叠可为粮。”
百合还有许多神奇传说。古人认为蚯蚓互相缠绕聚集,会变成百合,明代胡俨《戏作次药名十首·其六》:“蚯蚓结来成百合,海羊斗处即蜗牛。”李时珍对这种荒诞传说予以否定,他说:“其瓣种之,如种蒜法。山中者,宿根年年自生。未必尽是蚯蚓化成也。蚯蚓多处,不闻尽有百合,其说恐亦浪传耳。”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载:“工部员外郎张周封言,百合花合之,泥其隙,经宿化为大胡蝶。”明末清初陈子龙《百合》:“岂知花易暮,欲化蝶难成。”
百合科百合属植物卷丹、百合和细叶百合外形相似,它们的鳞叶入药均是百合正品。所不同者,卷丹花为橘红色,百合花为乳白色,细叶百合(又名山丹)花为鲜红色或紫红色。明代祁顺《卷丹花》:“春风桃李初阑珊,此花吐艳当晴轩。芳心寂寞凝丹粉,锦片分明洒墨痕。”宋代王十朋《山丹花》:“四月相将莫,山丹开始都。真心本来赤,正色自然朱。百合晚仍俗,石榴繁更粗。谁将仙灶药,花里著工夫。”
百合花姿雅致,盛开时散发出淡淡幽香,人们将其与水仙、栀子、梅、菊、桂花和茉莉并列,合称七香图。如宋代宋祁《山橙花》:“故乡寒食荼蘼发,百合香浓邸舍深。”陆游《北窗偶题》:“尔丛香百合,一架粉长春。”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百合具有百年好合、家庭美满的意义,古代诗词常用其形容坚贞的爱情。如南北朝何逊《七夕诗》:“月映九微火,风吹百合香。来欢暂巧笑,还泪已沾裳。”明代潘嗣英《墓上植百合花》:“芳魂素质似乔仙,花气宜人百合传。移向山头和露种,与君重结后生缘。”明末清初屈大均《古意·其三》:“百合蒜可怜,根根皆百合。赠郎百合根,花叶休相杂。”百合洁白无瑕,诗人常用其形容清高纯洁的品德,如宋代王之望《山居》:“百合开数花,孤芳更清淑。”明代徐霖《姚原白招赏百合花》:“名园争赏异花开,为爱幽芬远俗埃。”彭日贞《幽芳记十六首·其八·百合》:“孤芳寡所合,百合种何因。恐尔清高病,冥途忤俗人。”
《神农本草经》将百合列为中品,载其“主邪气腹胀、心痛。利大小便,补中益气”。《名医别录》载其“除浮肿胪胀,痞满,寒热,通身疼痛,及乳难,喉痹,止涕泪”。古代诗词中也有关于其药性的描写。如宋代王右丞《百合》:“果堪止泪无,欲从望乡目。”舒岳祥《百合》:“莫疑衰老多夸语,渍蜜蒸根润上池。”元末明初华幼武《百合》:“未闻楚客留歌咏,曾睹神农到品题。”清代彭孙遹《百合花》:“维摩丈室方消渴,更斸灵根啜露滋。”
百合还是药名诗中的常见之品。如孔平仲《再赋·其二》:“唱酬几百合,衰白荷相忘。”《寄芸叟·其三》:“年过半百合归去,谨杜衡门深退藏。”《与董承君棋辄胜四筹作药名五言诗奉戏》:“馀兵尚百合,续断聊忽忽。”张扩《药名七夕行》:“同槃夜结合欢带,织女新嫁牵牛夫。”明代曾棨《药房闲咏·其二》:“假令百合天花粉,难遣容颜白玉匀。”
百合润肺安心神
“百合根粗开白花,病名喜对药名嘉。伤心免滴相思泪,坐卧能驱鬼魅邪。止嗽却教红即止,乌须何患白犹如。干宜作粉新宜煮,鸡粪壅来盛可夸。”(清代赵瑾叔《本草诗·百合》)百合味甘、微苦,性微寒,归心、肺经,具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的功效,用于阴虚久嗽、痰中带血、痈肿、湿疮、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或情志不遂所致的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的治疗。清代刘若金《本草述》载:“百合之功,在益气而兼之利气,在养正而更能去邪,故李梴氏谓其为渗利和中之美药也。”
“性味甘平敛,虚劳用百合。肺痈功甚厚,嗽痿力偏多。”(清代王德润《赋得百合敛肺劳之嗽痿得合字》)百合味甘性寒,作用平和,能补肺阴,兼能清肺热,有养阴清肺、润燥止渴之效。百合配伍款冬花,可治疗阴虚肺燥有热的干咳少痰、咳血或咽干喑哑;配伍生地黄、玄参、桔梗、川贝母等,可治疗肺虚久咳、劳嗽咳血。
“百合甘平润肺金,安神益气亦清心。能通二便消浮肿,止嗽祛痰疾不侵。”(清代徐爔《药性诗解·百合》)百合性味甘寒,入心经,能养阴清心,宁心安神,配伍麦冬、酸枣仁、丹参等,可治疗虚热上扰所致的失眠、心悸。百合既能养心肺之阴,又能清心肺之热,还有一定的安神作用,配伍知母、生地黄等,可治疗百合病心肺阴虚内热,症见神志恍惚、情绪不能自主、口苦、小便赤、脉微数等,如《金匮要略》之百合知母汤、百合地黄汤。
“百合甘平医百合,消腹胀痞痛心胁,肺痿寒热遍身疼,喉风癫涕疮痈捷。”(明代李梴《医学入门·百合》)百合还能养胃阴、清胃热,可治疗胃阴虚有热的胃脘疼痛。百合苦寒,风寒咳嗽及中寒便溏者禁服。
“花分赤白色相悬,无毒甘平性并传。补土散瘀中气益,清金止嗽热邪捐。胀除痛息功兼备,便利身安效最全。红蕊更能消肿恶,崩中善治向婵娟。”(明代朱钥《本草诗笺·百合》)百合花味甘、苦,性微寒,归肺、肝、心经,具有清热润肺、宁心安神的功效,用于咳嗽痰少或黏、眩晕、夜寐不安、天疱湿疮的治疗。
“接叶有多种,开花无异色。含露或低垂,从风时偃抑。甘菊愧仙方,丛兰谢芳馥。”(南北朝萧察《咏百合诗》)百合子为百合的种子,味甘、苦,性凉,归大肠经,具有清热凉血的功效,用于肠风下血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