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片”的典故
钧瓷,在宋朝自宋徽宗之时,便被誉为“君王之瓷”,宋徽宗在钧台设立官窑,也被人认为是钧瓷命名的起源。
一直以来,有关宋徽宗与钧瓷的不少故事,都在民间广为流传。
其实,我们当今对钧瓷一些术语以及名称的叫法,不少来自于宋徽宗,比如说“开片”来历就是如此。
钧瓷开片,指的是瓷器釉面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原是瓷器烧制中的一个缺点,但人们掌握了开裂的规律而制出的开片釉(即裂纹釉),后来成为了瓷器的一种特殊装饰。
据说,在宋徽宗时期,在古钧台官钧窑场里,有一窑钧瓷刚刚住火停烧。窑工们已把窑门扒开了一个大口子,窑里炉火通红,温度正高。
这时,好端端的天空突然间乌云密布,一刹那,雷声隆隆。闪电过后,一场大雨随着狂风降了下来,大雨点打在热窑顶上,冒起一团团水汽,狂风吹进高温的窑里,只听里边“喳喳”作响。
窑工们躲在草棚下避雨,心里直嘀咕:这一窑瓷器肯定要报废。
转眼雨过天晴,太阳也冒了出来。窑工们急忙跑到窑前观看,一个年纪最大的老窑工怀着十分不安的心情,从窑里抱出第一个笼盔(匣钵),小心翼翼地打开,只见一个里青外紫的鼓钉洗,釉面上全部是裂纹,并且随着“喳喳”的响声,裂纹还在增多。
老窑工心想:过去烧出的瓷器釉面平整如玉,这次却这么多裂纹,肯定是风雨把瓷器给激酥了。他不由自主地用手指敲了一下鼓钉洗,谁知一听声音,还是叮当作响,如磐一般。再摸摸釉面,却摸不着裂纹,真是“看似锤击,摸无痕迹”。
窑工们这才发现,瓷器根本没烂,而且,全窑瓷器不仅釉色鲜艳、光泽明亮,釉面还全部遍布细密纹路。
官府派人挑出最好的几件送往宫廷,宋徽宗见了十分欢喜。他发现钧瓷釉面上这些裂纹很美,就给纹路取了很多名字,如“蚯蚓走泥纹”、“冰裂纹”、“鱼子纹”、“百极碎”等等,还把钧瓷出窑后釉面产生的裂纹,叫做“开片”。
这就是“开片”的由来,“开片”又分“大开片”、“小开片”,每一种不同的纹路都有不同的叫法,比如有“鱼子纹”、“牛毛纹”、“柳叶纹”、“蟹爪纹”等等,而是否“开片”,也已经成为评价钧瓷艺术价值的一项重要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