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城澄清街在岁月沉浮中渐趋平淡(一)
悠久的历史,并不一定有清晰的记忆。
人们对禹州故城的记忆,只是在明清之后,才变得愈来愈明朗。至于澄清街(东大街),也只能在零碎的记忆中慢慢整合出一个大致的脉络。
历史上的东大街,它有一个很雅致的名字,叫澄清街。这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街,东起东城门(今钧官窑路与东大街交叉口),西到印心庵街,全长457米,宽9.6米。
现如今的东大街,除历史上的东大街(澄清街)外,还要跨过一段约30米南北走向的印心庵街,再折向西,一直到与钧州大街交汇处。严格地说,东大街并不是一条连贯的街道,它被印心庵街一分为二:西段,历史上被称为佛爷庙街,1956年被改称和平路。东段,即历史上的东大街。
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描述:从东城门出发,往南十几米有三皇庙。三皇庙也称圣祖庙、圣帝庙,是供奉华夏人文始祖的庙宇。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三是三皇庙大会。出资唱戏的剃头业人士,供奉罗祖。
在三皇庙西侧是白家门关帝庙,它是祭祀三国蜀将关羽的庙宇。据历史记载:明朝万历年间加封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清顺治年间加封为“关圣大帝”。明清时期,关羽除忠孝节义外,还司命禄、佑科举、治病除灾、驱邪避恶、巡查冥司、招财进宝、庇护商贾等法力,受到官府和子民的推崇,于是关帝庙在各地蜂拥而起,多不胜数。
故城的关帝庙,仅城区就有六座:钧台南街关帝庙、倒座关帝庙、北城门关帝庙、书院街关帝庙、旗纛庙口关帝庙和白家门关帝庙。而白家门关帝庙毁坏较早,仅在清朝道光《禹州志》城区全图中有标示。
白家门关帝庙再往西是土地庙。土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是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地方。土地庙神格不高,规模很小,造型简单,但分布广泛。由于禹州城区有一部分农业居民,世代靠土地为生,因此祭拜土地神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东城门内北侧建有双烈楼。旌表明朝万历年间(1573-1619)进士陈经济及之子陈笃睦死后,两代寡妇“守节”,抗击闯军。“闯军”即明末李自成的部队,曾血洗禹州故城,给禹州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
东城门东大街南北的建筑可以看做是进入东大街前的一些附属物。
正式进入东大街东口,在东大街中段路北有一座马神庙。马神庙又叫马王庙,在今东街小学校院内。马王庙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所有的殿堂建筑物都还大致完整的存在着。那时还有大殿、拜殿、月台、左右厢房和大门等等,是一处颇具规模的庙宇建筑群。
禹州地处中原,在元、明、清时期是京城至荆、襄、云、贵等地区的交通要道。境内设有驿站和急递铺等机构。加上街署中马快仆役等公务活动的需要,官方配置饲养有专用的当差马匹。清代雍正年间,禹州尚配有公用马60匹,在清颖驿中专设马号,南州署中的兵房具体负责对马政的管理和四时祭马神的筹备事宜。因为对马神的祭祀涉及着官方活动,所以在历史上马王庙的香火是久盛不衰的,所有的殿宇设施,也能得到及时修缮,这可能就是该马王庙能够长期存在的主因。
早在1908年,天主教曾在此办圣经小学,收学子百余人。1919年,圣经小学停办。据1989年《禹州市志·教科卫生》记载:清光绪33年(即公元1907年),禹州知州蒋懋熙在禹州设置西式小学堂40余所,至清朝灭亡时已达98所。据民国12年(即公元1923年)调查,在马王庙就办有西式小学堂。据有关文献记载,马王庙小学成立于1920年。马王庙小学俗称二完小,与万寿宫小学(一完小)齐名。后学校名称改成东街小学。因马王庙长期为学校所用,特别是建国后伴随着学校对危房的更新改建,马王庙中所有的古建筑物均被拆除。
从东街小学上溯到马王庙小学和圣经小学,再由小学堂上溯到马王庙,这还没有终结。再往前,就不得不上溯到孔庙。在金朝贞元中期(约公元1155年左右),孔庙自城区西北隅迁至后来的马王庙处;元朝时,孔庙迁往黉学门(即今天的文庙)。
马王庙再往西就是清末济南总兵万年清的故宅。万年清,清末城东夏庄(今郭连镇)人,行伍出身。咸丰末年,在山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升任总兵,擢莱州侯,后升登州侯。
万年清故宅修建于清同治壬戌年(公元1862年),该宅坐北向南,一门三进四合院,铁裹大门,加设铁制栅栏围护。前院配房为家仆居住,甬道所穿过的过厅是会客之处。二院左右为客舍。进得过厅进入后宅,是封闭性的宅院。主房及前左右均为一明两暗的二层楼房。
东大街路南最东侧是准提庵后街,过准提庵后街向西,是三官洞街。过去,人们受风水思想的影响,多在路口修筑菩萨堂,目的是挡路箭冲射民宅。菩萨堂所敬多为观音菩萨,在佛教中,观音菩萨的职责是扶危济贫,保人平安。
在清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所绘制的禹州城区图中,三官洞街与准提庵街不在一条直线上,或是绘制有误,或是后来街道变更。现在的三官洞街和准提庵街基本上是连接连堂街和陈家坊的南北通道了。
在菩萨堂西侧是州判署,因在州衙的东侧,百姓称之为东衙。州判的全称是“州通判”,在清朝通判也称为分府,管辖地为厅,其职责是辅助知府政务,分掌粮盐都辅,为正六品。
在州判署的西侧是石佛堂。石佛堂是道教建筑,据民国《禹县志》记载:“县署东。明徽藩上蔡郡王佛堂。”
据王国谦主编的《禹州故城》记载:“澄清街(东大街)商业种类较杂,除了荣德堂、万元堂、福寿堂等几家药铺,还有日杂百货、布匹、染织,名吃餐饮、理发、车马店等服务行业。名吃有邢长春、邢长海兄弟的卷卷儿,张银、张须的香豆沫,蔡长柱的煎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