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产业”解开集体经济增收“密码”

村民正在制作戏剧服装。 孙培玲摄

“以前俺都是经常去外地干活儿,自从村里开办了集体经济,俺都不出远门了,在家既能照顾孩子又能照顾老人。”11月11日,正在褚河街道陈楼村毛发加工销售厂工作的村民宋金红一边干着活一边说。
宋金红今年53岁了,梳理毛发的手又快又熟练,她说她一个月能挣6000元左右,从事这项工作已有30年之久。目前,在村里集体企业入了股,平时在村集体企业上班,到年底村里还能分红。
“俺村2023年村集体经济入股303.5股,股东每股分红4300元。”据陈楼村支部书记毕明亮介绍,2022年,陈楼村成立了毛发购销专业合作社,由党支部领办,采用村“两委”干部带头、村民自愿入股的方式,一户最多可购买3股(2万元一股),脱困户不仅可以半价购买(1万元一股),并且村里兜底保证他们只挣不赔,一年一分红,自由进退,2022年至今,脱贫户、低保户入股人数达到30多户,合作社入股资金不断追加,入股人数也不断增多。
近年来,陈楼村党支部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点亮了“产业兴旺星”。目前,该村有大大小小的企业几十家,主导产业为档发购销、丝线加工、戏剧加工,村民或在企业上班,或者自己在家加工相关产品,都能为发展致富找到门路。“俺村自集体经济合作社成立以来,还在村部投资10万元新建了电商展销平台,设展销厅、直播间、电脑室等,建筑面积100多平方米。”毕明亮为村里集体经济腾飞充满信心。
陈楼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褚河街道党工委的帮助与支持,近年来,该街道积极对接我市和街道产业规划布局,在发展项目、集体经济上提前谋划,立足资源禀赋和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精准选出最适合本地发展的产业,把经济、品牌、人才、历史传承等资源用足用活用好,破解了制约产业发展的各种因素,探索出了产业与集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新型业态。
褚河街道蒋庄村有生产戏剧服装、头盔、髯口和道具的传统,全村超过110户农户分别从事戏剧服装配件、配饰的加工,多年来已形成特定的生产、销售渠道,市场前景稳定。为了更好的发挥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产业规模化运作,褚河街道党工委指导该村采取党支部引领、龙头企业支持、“公司+农户”、电商销售等模式,由分散的农户加工配件、配饰产品,由龙头公司统一收购集中组装,形成了“公司+农户”的稳定生产模式,产品采取线上与线下销售相结合的方式,从而衍生出了大量的电商、微商、淘宝专业户200多户,更加完善了蒋庄村戏剧服装产业的经营链条,也扩大了就业覆盖面。
现如今,褚河街道从事档发和戏具加工的务工人员在2.3万人,占全街道人口约28%,2024年1-10月档发产业产值达50亿元,税收超过2.5亿元,戏具产业产值1.5亿元,税收超600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扎实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围绕各村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盘活集体资源资产,采取土地入股、资金入股、集体资产入股等方式,参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主体生产经营,壮大集体经济,提高集体经济效益,推进城乡融合共同富裕。”褚河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杨怀锋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