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青花上的笔墨韵味
王应军在创作
禹青花姓氏茶器
初冬的一个雨夜,在星航钧窑用完晚餐后,任星航大师拿出几只“天青”色的茶杯让我们品茶。茶杯表面光滑如镜,质感细腻,温润如玉,在那柔滑如丝的瓷面上,用蓝色写着不同的姓氏。因是在任大师工作室,还有一只写着“任”字的茶杯,顿觉,在这间本就艺术氛围浓郁的工作室内更加弥漫着笔韵墨香,同时又散发出一种优雅恬静的美,让我倍感亲切,仿佛置身于一个别样的陶瓷世界。
我凝视着、品味着、思考着,脑中浮现出《青花瓷》中的“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隐去。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打捞起晕开的结局,如传世的青瓷自顾自的美丽……”的诗情之意。
专注使我在大师连说了三声“喝茶”的声中思绪才回到现场中来。
见我对这几只茶杯很感兴趣,星航大师指着对面一个人介绍说,这种茶杯就是出自王师傅之手,他叫王应军,这是他刚刚复烧成功的“禹州青花瓷”(禹青花)。
相互交流之后,王师傅滔滔不绝地讲起了他与禹青花、复烧禹青花以及与书画融合、怎样打造更加完美的深邃有韵味的故事来。从他的描述中我们了解到他复烧禹州青花瓷的来龙去脉。
据史料记载和出土实物证实,青花瓷是以青白相间的色彩为主,具有白如碧玉,青如宝石的美感。它以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然后覆盖一层较薄的透明釉,经高温一次烧成。烧成后釉面清爽通亮,纹饰灵动而不失规矩,其表面的发色含蓄沉静,并且色力强呈色稳定,色彩永不褪色,历久弥坚。唐代时期,白底蓝花瓷器就在中原地区的禹州及周边瓷区烧制成功,所用原料为当地胎土和从西亚、波斯等地进贡来的青料作为釉色,采用还原火工艺烧制,这就是最早的唐青花。2006年巩义市黄冶窑发掘出了唐青花窑址,郑州市上街一个墓里发掘出了两件唐青花塔形瓶。同时在禹州境内的扒村瓷窑址、神垕镇及苌庄镇等钧窑窑址也相继出土有唐青花瓷片和器物。宋元时期,禹州瓷区仍然有少量白底蓝花的瓷器烧制,但已不是本地的主要瓷种,在后来的考古发掘和田野考察中,偶有相关实物出现。到了明清时期,青花瓷发展到了顶峰,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等衍生品种。之后,在禹州境内的青花瓷烧制基本停止。
禹青花,不同于南方瓷区的青花瓷,是采用唐代传统工艺,采用禹州及周边地区原料作为胎体和表面釉料,采用进口或国内原矿呈色青料,在还原火中烧制的高温瓷器。也有别于历史上的唐宋青花,是在唐青花的基础上经过工艺创新,不再在胎子上上化妆土,而直接采用白胎作为底色,上面施青料,最后罩透明釉,而烧制成白底蓝色。
禹青花的复烧,再现和传承了禹州烧制本地青花的历史工艺,成功恢复了禹州青花瓷这一古老瓷器品类,是继钧瓷、扒村瓷之后的又一成熟人文瓷器,开创了中国北方瓷区陶瓷工艺美术和传统书画艺术结合的新境界。
民国至解放初期,王应军的祖父曾创办煤矿、酒楼、民用瓷窑等多家经济实体,王应军作为王家第三代制瓷人,对禹州出土的白底青花瓷片产生浓厚兴趣,就不断摸索研究!进入新时期以来,在他祖父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根据相关文物资料,结合传世青花瓷特点,依托禹州本地特有天然陶瓷原料,深入研究传统技法,并多次到本市及周边县市区的青花瓷窑旧址参观学习,同时利用当代陶瓷烧制技艺,受到任星航大师及其他陶瓷工匠师傅的指导,在连续烧制了二十多窑的情况下,最终成功烧制出既再现传统工艺、又符合时代审美的禹青花!
王应军在酷爱陶瓷的同时更喜欢书画,其书法知识全面,运笔自如,风格独特。作为颍川窑主理人和陶瓷禹青花烧制技艺传承人,他具有烧制禹州青花瓷所具备的书法艺术功底。
王应军目前主推的禹青花产品,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是瓷面上大多都是以姓氏为主的茶器,如张、王、李、赵等。问他为什么选择以姓氏茶器作为首选方向,他告诉我说:“中华姓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过数千年的积累深度,已经形成了独特而完整的文化体系,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信息、民俗资源、社会符号、思想意趣、家族身份等。在目前大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我们把姓氏文化与禹青花结合在一起也是一种文化的继承。”
的确,一只茶杯虽小,但只要看到与之有关的姓氏,可以使个人与家庭在茫茫人海,在大千世界,在异国他乡,寻找一份精神的慰藉。把自己与家庭与社会与祖国联系在一起,意义非凡。
为了达到青花瓷本来的瓷与书画完美结合的本来面目,王应军聘请了众多的省内外国家级书法大师,如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禹州市书协主席马可等,在青瓷上书法,不同于在宣纸上可以自由挥发,而是在瓷体上,由于土坯胎体硬度大,不但不易掌握,而且还受坯体小的限制很难达到书写的效果,但书法家们认真应对,多次试写,最终通过控制笔锋的运行速度和力量,使线条产生丰富的变化,细腻而富有弹性,形成了独特的书法风格,字字笔致遒劲,秀中寓刚,充满艺术生命力,使观者能够感受到独特的气韵。作品深受广大陶瓷艺术品爱好者、收藏家以及大众的喜爱,是目前茶器艺坛中极具潜力的作品。
已知中国的姓氏有2万余个,在王应军的颍川窑烧制的禹青花上已开发有书法家书写的姓已达400多个。王应军的目标是,立足百家姓,逐步扩大姓源,形成完整的禹青花姓氏文化艺术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