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瓶”的由来

北宋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曾出现了一次特殊的封赏。
当时,北宋朝廷发动了针对河湟吐蕃的战争,开拓疆境幅员三千余里,消息传到朝廷,宋徽宗大喜,对有功之臣大加封赏,然而,宋徽宗所赏赐的宝物,既不是良田万顷,也不是金银珠宝,而是一种色彩华丽的瓷器,这就是钧瓷。
钧瓷,在宋朝自宋徽宗之时,便被誉为“君王之瓷”,宋徽宗在钧台设立官窑,也被人认为是钧瓷命名的起源,也是因为宋徽宗的一系列政策,将钧瓷推上了发展的顶峰。一直以来,有关宋徽宗与钧瓷的不少故事,都在民间广为流传。
相传,宋徽宗见识到“开片”钧瓷之后,又下旨让钧瓷工匠以后烧钧瓷都要有纹路。窑工们接旨后,全都犯了愁:钧瓷“开片”是老天爷帮的忙,要是开窑时不下雨,怎么办?
这时,一个老窑工说话了:“天下不下雨,那是龙王爷管着的,我们塑个龙王爷的像供着,每天上香祷告,祈求龙王爷行云布雨,龙王爷定会显灵帮助。” 窑工们听了都表示同意,大家就开始用泥巴塑龙王爷像。塑时,蜷曲的龙尾巴没法处理,老窑工就找来一个花瓶,把龙王爷的形象塑到瓶身上。
只见一条龙盘曲在瓶上,尾巴朝向天空,龙嘴正向下喷水布雨,正前方是一团火球,代表钧瓷炉火。塑成后,为防雨水淋坏,窑工们把塑像放在窑里烧成了钧瓷,放在一张供桌上,大家每天跪拜、上香祷告。还别说,这个方法真灵,有龙王爷保佑,不管天是否刮风下雨,每次开窑,瓷器上都有纹路。从此,“开片”也作为钧瓷的一种特征保留了下来。
忽然有一天,官府的人无意间发现了窑工们供奉的龙王爷像,认为这是一种大逆不道的行为,皇上乃真龙天子,岂是平民百姓随便塑的,并把这事报告给了宋徽宗。宋徽宗立即叫人把老窑工带上金殿,亲自审问。老窑工灵机一动说:“龙盘在瓶身上,意思是希望当今皇上永保平安。”(平安的“平”与花瓶的“瓶”谐音。)
宋徽宗听后十分受用。认为窑工们是奉旨行事,不得不如此,于是就赦老窑工无罪。
随后,宋徽宗沉吟了一会儿说:“这个塑像就叫盘龙瓶吧!”并命老窑工立即赶回钧窑场,照这盘龙瓶样再烧制数件,供皇室使用。自此,钧瓷的品种中又有了盘龙瓶,并且是宋徽宗御赐的名字,如今,盘龙瓶已成为高贵、富有的象征,寓意人飞黄腾达、富裕、平安。
                      (禹 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