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发展 绘就城乡共荣共美新画卷
县域一头连着城、一头带着乡,是城乡融合发展的第一线。
自2019年,许昌市全域被确定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我市坚持规划引领、先行先试、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整体推进,逐步消除二元结构、缩小贫富差距,努力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产品供给均衡高效、民生服务体系健全完善,走稳走好城乡融合共同富裕之路。
五年过去了,禹州交上了怎样的答卷?穿梭于城乡之间的广大人民群众感受最深,也最有发言权。
“道路畅通了,城乡距离拉近了”
早上七点二十,家住市区坪山永和苑的晓培准备开车前往朱阁镇农村信用社上班。
途径颍北大道、大学路、朱阁大道,七点四十左右准时到达目的地。
“因为工作原因,过去几年我先后在无梁镇、神垕镇、方山镇等地上班。每天往返城乡之间,我发现不仅是省道、乡道在越变越宽、越变越好,而且村路也越来越畅通,家家户户门前通上了水泥路,群众出行很便利,城乡距离更近了。” 谈起这几年的城乡变化,晓培深有感触。
近年来,我市按照“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思路,积极创建“四好农村路”,持续完善交通运输设施,推进客运、物流、快递、供销、电商快速发展,促进“三产”融合发展,激活了乡村新动能、新业态,促进了农副产业对外交流,迎来了良好发展机遇。如刘沟的“豆腐苑”,刘门的“柿子红”,张家庄的“槐花节”,各具特色的农产品因路而兴、因路而盛,走出河南,响誉全国。
“以前的路不好,交通也不便,去趟镇上都得大半天,别说进城了,很多人一辈子都没去过县城。现在多好啊,路修到了家门口,有公交车还有小汽车,想进城坐上车一会儿就到了,多好啊。”鸠山镇张家庄村七十多岁的李大爷向我们讲述着他眼中的乡村变化。
阡陌纵横的“农村路”,连接着城市和乡村。如今,一条条道路由窄变宽、由“通”到“畅”,老百姓“进得来、出得去、行得通、走得畅”,城乡距离也越融越近了。
“产业兴旺了,城乡互动有力了”
漫步于神垕镇槐树湾村,蜿蜒而上的山间小道,错落分布的钧瓷作坊,独具特色的艺术墙绘,处处彰显着小村庄的“文艺范”。
一个曾经破败荒芜的小山村,如何破茧重生?“文艺范”又从何而来?
在城乡融合发展大背景下,槐树湾村依托神垕古镇,深挖钧瓷历史文化资源,精心打造创客基地,不断吸引外来创业人才落户。
“我之所以选这里,主要还是看重钧瓷这张名片。而且这里环境好、清静,很适合搞创作。”来自北京的钱其江教授,2022年来到槐树湾村后尝试将雕塑与钧瓷结合,创作出独具特色的艺术作品。
产业兴,则乡村兴。截至目前,槐树湾村“创客基地”共吸引来自湖北、安徽、江苏、周口、南阳、信阳等地34户陶艺家,形成了钧瓷烧制、乡村旅游、参观研学的产业化发展模式。该村每年接待游客10万多人次,实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20余万元。
槐树湾村并非个例。近年来,我市坚持“一村一策、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挖掘乡村特色产业,积极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明星村”层出不穷。三月的方岗镇石坑村,千亩桃花灼灼,大量居民从城市来到农村,赏花拍照品美食;五月的鸠山镇闵庄村,漫山的杏果挂满枝头,城乡居民共赴一场“杏福宴”;十月的磨街乡刘门村,红彤彤的柿子格外诱人,不少父母带着孩子们来此体验一场亲子采摘游……
近年来,我市通过城乡产业融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使城市和农村的产业互为补充,形成良性循环。例如,将城市的科技、金融、人才资源与农村的农产品、特色产业相结合,推动双方资源的互补共享。同时,加强农村人才培养机制,培养适应新农业、新产业需求的专业人才;鼓励城市人才回乡创业,鼓励和支持农村居民创业,培育和引进乡村旅游、文创产业等新型产业,激发农村的经济活力,吸引更多年轻人留在农村创业就业。
“现在农村越来越有奔头了。去年我的9亩生姜净收入5万元,今年我准备再流转15亩地。”方岗镇东炉村的段重阳,今年35岁,是个有头脑有干劲的年轻人,去年在村委的支持下流转土地试种生姜取得了不错的收益,今年干劲更足了。
“服务提升了,城乡差距缩小了”
城市和乡村的差别在哪里?
“城市住房条件好,医疗服务好。”
“城市的教育水平比乡村要高。”
“城市的生活圈便利,想买啥都能买。”
说起城乡差别,群众说的最多的就是公共服务。
所以,缩小城乡差距,提升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是关键。自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以来,我市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互助,把提升乡村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放在重中之重,全力提升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养老等服务水平。
“我喜欢下棋,平时吃完饭没啥事,到广场上散散步,然后再到位于村部大院的日间照料中心下下棋、看看电视,和老伙伴们聊聊天,老有所乐嘛。”神垕镇杨岭村村民赵国玺今年八十多岁了,身体健朗,谈笑风生。
在该村日间照料中心,不仅摆放有棋牌,还有理疗产品,平日里村民有需要就可以过来免费使用。
“我们农村现在家家户户都能吃上自来水,网线也都通到家里,楼下有超市,出门有游园,一点不比城里差。”杨岭村治保主任张雅说道。
民生为重,百姓为上。近年来,我市坚持办好民生实事,推动城乡普惠共享。加大财政民生投入,改善城乡基础设施,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大力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促进城乡居民就业;积极改善城乡教育条件,鼓励优秀教师扎根乡村,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持续实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推动“便民就医少跑腿”,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深入推进农村供水“四化”项目建设,使百万群众都能喝上“丹江水”;强力推进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智慧养老管理和服务平台建设、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转型工作,实现养老服务供给水平持续提升。
如今,我市乡村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改善提升,农村生活越来越便捷,广大农民看病、上学等基本公共服务更有保障,城乡差距不断缩小。
城乡共荣,美美与共。让城市与乡村在相互成就中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潜能,让禹州在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的过程中构建起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在广袤的禹州大地上,一幅城乡共荣共美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