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垕镇:先行先试 融合发展见实效

城乡融合发展“融什么”?“怎么融”?当很多地方还在迷茫、困惑时,神垕镇先行先试,积极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2023年7月,神垕镇全域被确定为许昌市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一年多来,神垕镇紧抓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重大机遇,聚焦关键指标,立足自身优势,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原则,锚定发展定位不动摇,在优乡村建设、促产业提质、提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坚持把乡村建设、兴产富民放在优先位置,拉高标杆,奋勇争先,不断推动全镇各项事业向好向前。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让群众生活更便利
仲冬时节,走进位于风阳山脚下的风阳山小区,只见小区环境干净整洁,尽管是冬日,但一点不见萧条之象。几位老人沐浴在冬日的暖阳下,悠闲地坐在长椅上,唠着家常,欢声笑语不时传来,宛如一首动人的乐章,谱写着社区和谐的篇章。
“我们农村现在可一点不比城里差,不仅水泥路修到家门口,还家家户户吃上了‘丹江水’、通了网线,楼下有超市,出门是游园,生活特别便利,城里人有的,我们一样也不少。”村民张雅的话语里尽是满足。
今年以来,神垕镇按照高质量推进乡村建设的要求,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使村庄亮起来、美起来。于沟村、白峪村、杨岭社区、温堂社区、白家沟村、苗家湾村等6个村(社区)美丽乡村项目入库和实地勘察与设计顺利完成,镇区4.3公里主干道得到整体提升,新修各类道路34.9公里,新建桥梁2座,完成8.5公里供排水管网和5处游园广场建设;6个社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和资源再利用管理工作纳入镇区管理,完成1604户户厕改造建设任务;完成植树造林共计81.7亩,达成植树造林要求任务率102.1%;投资1824.48万元,开展肖河、小青河、尚沟河等山洪沟治理……
一项项数据映照出神垕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成绩单,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为发展留足了后劲。
优化提升特色产业 让城乡互动更有力
漫步于槐树湾村,蜿蜒而上的山间小道,错落分布的钧瓷作坊,独具特色的艺术墙绘……任谁也想不到,这里曾经是一个破败荒芜的小山村。
近年来,槐树湾村依据自身现有资源禀赋,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路径,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对老村闲置房屋做统一规划部署,精心打造钧瓷文化创客基地,不断吸引外来创业人才落户,形成了钧瓷烧制、乡村旅游、参观研学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使其成为远近闻名、年产值500余万元的“国际裸烧陶艺村”,提供了近100个工作岗位,带动村民年增收200余万元。
据村党支部书记赵红伟介绍,截至目前,槐树湾村“创客基地”共吸引来自湖北、安徽、江苏、周口、南阳、信阳等地20多位陶艺家入驻。该村每年接待游客10万多人次,实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20余万元。
我们不禁好奇,是什么样的魅力,让一个偏远小山村吸引如此多的陶艺家在此“安营扎寨”?又是什么让游客纷至沓来?
“我之所以选择来到这里,主要是看重钧瓷这张名片。而且这里环境优美、清净,民风淳朴,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最重要的是当地政府还为我们外来创业人员提供了很多优惠政策,帮助我们解决资金等难题,这在其他地方是没有的。”说起槐树湾村的创业环境,来自北京宋庄的钱其江教授满是赞扬。
钱其江教授2022年来到槐树湾村创办天焱原创,尝试将雕塑与钧瓷结合,创作出独具特色的艺术作品。
“一年多的时间了,我创作出了100多件作品,这里真的很适合创作。”钱其江教授的话语里尽是满意。
产业兴,则乡村兴。近年来,神垕镇围绕特色产业,打造产业中心村。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品”,持续打造以“神漂”艺术家聚集地和裸烧陶瓷为特色的槐树湾村创客基地,并总结探索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路径”的部分经验。丰富以“卢钧文化”为核心、钧瓷展馆以展促销形式为特色的杨岭社区卢钧文化产业园。以产业中心村为引领,不断增强辐射效应,带动周边各村居形成以钧瓷产业为核心,各具特色的发展钧陶瓷特色经济产业带。同时,该镇还突出镇域特色,做优体验研学游,推动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打造集旅游休闲、创意文化、教育培训为一体的产业链条。不断完善景区设施建设,激活各方要素,吸引更多企业家来神垕投资兴业、更多游客到神垕游玩体验,实现产业发展红利共享,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家底子”厚起来,真正实现共同富裕。据统计,截至目前,今年该镇接待游客达226.6万余人次。
持续加大民生投入,让公共服务更优化
下午三点刚过,位于杨岭村村部的老年活动室渐渐热闹了起来,老人们纷纷来到这里,下棋、看书、锻炼身体……
“我喜欢下棋,平时吃完饭没啥事,都会来到这儿找老伙伴们下下棋、聊聊天,感觉可高兴,真是赶上了好时候,日子越来越好了。”杨岭社区居民赵国玺今年八十多岁了,身体健朗,谈笑风生。
“镇里每年都会为我们65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免费体检。”
“每年重阳节,村里还安排我们吃‘大餐’。”
……
说起现在的“好日子”,老人们争先恐后地说了起来。
民生连着民心,安民才能富民。近年来,神垕镇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推动公共服务向基层延展。紧扣人民高质量教育要求,持续加大教育投入,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坚持人民健康至上,加强镇卫生院建设,以医院为平台,以社区为依托,打造社区家庭全生命健康管理的生态系统,同时,每年为20个村(社区)65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坚持文化资源下移,稳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开展。聚焦特殊人群,以解困为出发点,全方位织牢救助兜底保障网。同时,做好技能培训,推动技能人才培训工作。据了解,2024年,已开展各项培训1300余人次,联合市人社局开设电焊、叉车、抖音直播等培训课程,为120余人颁发技能证书……
如今,神垕镇公共服务水平持续优化,群众生活越来越便捷,广大农民看病、上学、养老、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更有保障,城乡差距不断缩小。
城乡融合,美美与共。在神垕镇,一幅和谐共生、美美与共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