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垕老街
位于河南省禹州市的神垕镇,宋代肇基,聚族而居,以淳朴的古村落文化风貌积淀而成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历史文化名镇,被誉为全国“活着的千年古镇”。
《唐六典》中记载:“神垕”是十二月神之一,因它属水,神垕窑多火盛,用它命名,达到水火平衡,神垕之名可能由此而来。
早在唐代,神垕就已烧制出多彩的花瓷和钧瓷,到了北宋年间,钧瓷生产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被定为“宫廷御用珍品”,此后,钧瓷生产也由民窑转变为官窑。凭借“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北宋末年,钧瓷成为宋徽宗的最爱,亲笔题字“神钧宝瓷”“精妙绝品”。此后,众多达官贵人争相购买收藏,精品钧瓷更是异常珍贵,故又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美誉。
循着钧瓷开片的清脆美妙的声音,我走进了心仪已久的神垕古镇。
神垕镇地处伏牛山余脉,一条古道穿村而过,当地人称其为老街,那高高的石头砌的老街门楼,藤蔓缠绕着青灰色的瓦顶。漫步老街,道路两旁留有许多明清时期的民居和历史建筑,青砖灰瓦,古色古香,精美的石雕、砖雕、木雕随处可见,那些三进四进的大宅院,彰显出了当时主人的实力。我在游客们的簇拥下缓步前行,游客们与店家的讲价砍价之声不绝于耳,街上店铺鳞次栉比,琳琅满目的钧瓷制品目不暇接,既有大师高端作品,也有性价比高的茶具、摆件等等,钧瓷也由宋代官窑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我一边拿着粉色贝壳的口哨,再看看那对天青色的可爱的小兔子茶宠摆件,一个个爱不释手。却又被一套天青色的茶具吸引,茶壶扁圆复古的器型再配上淡淡的、若隐若现的红色,仿佛少女脸蛋上的那一抹娇羞,又像品味到了李清照的那缕“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的闲愁,再也压制不住内心的冲动,生怕逛一圈之后被别的顾客选走,在店主的推荐下精挑细选了主人杯和客杯,圆满配成了一套,终于满心欢喜地抱走了“心头所爱”。
看着眼前的络绎不绝的人流,不难想象,历史上的神垕古镇是多么热闹和繁华,人来人往,车马不断。我回味着历史,踏着这青石铺就的路,感觉那青石板中的凹槽瞬间变得生动起来,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厚重,在这条老街上得到了完美的呈现。
抬头望去,高耸的天宝寨像嵌入蓝天白云之中。这座寨子寨墙高达三丈之多,厚两尺有余,用大青石堆砌而成,非常坚固,保留至今仍相当完整,寨门一关,像极了城堡。
沿着老街漫步,伯灵翁庙位于老街中心,庙宇的正门花戏楼是一个城门与戏楼两用的单檐歇山式建筑,木质结构,抬头仰望门楼,石狮、石柱、石雕,古朴、庄重、大方,设计精巧、精雕细琢的纹饰、浮雕、彩绘,层层叠叠、精美绝伦、栩栩如生。花戏楼的楹联特别耐人寻味,上联:平方地五湖四海,下联:顷刻间千秋世事,方寸之地演绎了千年的世事变迁,人生如戏,古今多少事也都付了笑谈中,不自觉地让人开朗豁达起来。
迎面来到中共禹郏县委旧址,昔日香魂女的悲凄声早已散去,代之的是一群大学生在这里重温入党誓词,我看着那高高举起的拳头感觉热血沸腾,重温历史,硝烟虽散,但与侵略者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永存。
有幸见到了大宋官窑的开窑仪式,伴随着“开窑喽”的浑厚的声音,匠人衣着古朴,在按照高朋满座礼乐齐鸣、进香献酒尊师敬祖、贵客莅临开门大吉、窑火凝珍神钧开宝等九项仪式之后,窑口的方砖一块块的拿开,当我打开匣钵,一件月白色的钧瓷花瓶宛如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娇羞少女呈现在观众的视野里,但是,花瓶在烧制过程中底部的垫片粘在了花瓶底部,致使花瓶成为了次品,需要当场销毁。我抱着花瓶来到了那个箱体上面刻有“舍得”两字的钧魂木箱边,小心翼翼用专业的锤子敲击花瓶底部,希望把多余的垫片敲掉,而不毁坏其他部位,结果如我所愿,满心欣喜抱着花瓶不愿松手。但是,匠人依然让我把花瓶放在钧魂里面,我拿着锤子,愣神之际他拿起锤子的末端果断地把花瓶砸碎了,我满心失落,遗憾着一件钧瓷作品要经过“过手七十二、历经八十一”钧窑传统工艺流程才能成一器,却因为一点点的瑕疵按照“去次存珍,由舍有得”的精神而“铸钧魂、保钧品”唏嘘不已,久久难以释怀。这一刻,明白了钧魂上面“舍得”两个字的含义,却在“舍得”和“不舍”之间做着一场自我的较量。
伫立在那棵千年银杏树边眺望古镇,慕名而来写生的师生和他们笔下的神垕镇,诸如晋佩章、孔相卿等许多钧瓷大家的匠心传承和热爱家乡的情怀,在那一笔一画的交织中向我涌来,伯灵翁庙、邹虞桥在那色彩的交织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耳边,传来此起彼伏的鸟鸣声,那是古镇自然的音乐,乐章中,群山环抱的神垕古镇,氤氲着一片绚丽的窑变韵味。不自觉地想起了那句耳熟能详的“红为贵、紫为最、天青月白胜翡翠”的钧瓷釉色品鉴,新时代,传统工艺与自然和谐相处,愈发感受到它历久弥新的意蕴和美丽,现代的匠心传承把一炉炉窑火燃烧得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