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王庙的历史变迁
据顺店现存碑记和人们目击的镇区石刻文字记载,以及物证旁证传说,顺店目前发现最早的古老建筑是坐落在顺西的埤林寺。
2016年,顺店一中盖教学楼挖地基时,在明代书院旧址地下挖出一通残碑,碑文记录了寺院法师活动的盛况,还记载着寺院分布在顺店周边的寺产土地亩数方位。据寺院古柏年轮鉴定,树龄在1500年以上。可推断埤林寺始建于北魏,与少林寺同岁,与佛教进入中原的历史相吻合。可见顺店在1500年以前,就极有可能是一个庞大的村镇,不然就不会拥有如此规模的寺院,寺庙是当地物质财富的象征。千年古寺伴随千年古镇应运而生是历史必然。
东峰书院位于顺西二郎庙北200米处。明朝嘉靖年间,禹州知州刘魁废除埤林寺,建立东峰书院,距今已有500年历史。碑文显示“顺镇”。
海神庙位于顺镇西郊麦拢河东侧。康熙五年杭州海上丝绸之路商人,联合开发顺店丝绸产品,把东南沿海丝路文化延伸到中原腹地丝绸重镇顺镇,建海神庙供奉,祈祷丝绸出海平安。垄断顺店丝绸市场达182年之久。嘉庆以后陕西蒲城商人介入,在顺店泰山庙建立商会组织,联合开发顺店丝绸产品,杭州商人撤走后,蒲城商人联合顺店七十余家丝织商行,利用海神庙遗址,联合投资移建陕西会馆,拔掉海神塑像,请关公正殿打坐供奉。后因麦拢河洪水,危及会馆安全,建河神殿请河神入殿供奉。同时在麦拢河边建防水墙保护。告别了昔日水患,人们都说河大王显灵。
久之,河大王庙的地域概念深入人心,成了顺店人心目中的永久记忆。因庙前那道沟是通往洛阳的官道,后来人们习惯叫做大王庙沟。早年的三圣庙、海神庙、陕西会馆、诚征中学逐步被人们淡忘,最早的三圣庙、海神庙已经早忘得无影无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