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深化改革、加快创新 全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抓好各项改革协同。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做到线上只进一网、线下就近办理。全面推行“标准地+承诺制”,实现净地等项目、拿地即开工。全面推行“一件事一次办”“有诉即办”,营造“办事不求人、不求人也能办成事”的氛围。全面推行“交房即交证”,逐步实现新建商品房“住权与产权同步”。切实抓好县域放权赋能改革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确保下放权限接得住、用得好。同时,完成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形成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的格局。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推进创新资源“一体化”配置,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等科技组织机制,推动研发创新体系重塑重构。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力争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 25 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 180 家。支持企业自建或与高等院校、研发机构合作建设研发平台,力争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实现全覆盖。认真落实“许昌英才计划”,加大柔性用才、项目引才力度,组织开展“专家禹州行”和“企业高校行”活动,新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 5 个以上,不断夯实创新发展的人才根基。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支持企业抓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实施契机,扩大优势产品出口和有竞争力的产品进口,增强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持续深化对德合作,在更广阔的空间谋求更大发展。强化开放平台建设,主动融入许昌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切实发挥河南省发制品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河南省钧陶瓷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作用,推动对外贸易稳中提质。认真落实“二分之一”工作法,坚持大员上前,瞄准“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地区,建立完善招商项目库和企业名录库,动态优化招商图谱,大力开展精准招商、定向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围绕重点产业链招引主导带动的头部企业、颠覆创新的颈部企业、爆发增长的腰部企业,紧盯重点区域引进含金量足、含绿量高、含新量多的好项目,为产业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