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吃羊肉正当时
寒风起,羊肥美,冬日进补,吃羊肉是首选。
羊肉,古时叫做羖肉、羝肉、羯肉,味甘而不腻,性温而不燥。《本草纲目》中记载,羊肉具有“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身,益肾气,养胆明目,治虚劳寒冷,五劳七伤”等诸多功效,被称为上佳补品,难怪人们常说:“要想长寿,常吃羊肉”。
“冬吃羊肉赛人参,春夏秋食亦强身。”羊肉肉质细嫩,易消化吸收。古人有云“羊大为美”,意思是肥羊是最好的美味,古人馋羊由此可见一斑。秋冬季节吃羊肉,既能抵御风寒,又可滋补身体,实在是一举两得的美事。
古人讲“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羊肉的做法多种多样,正如袁枚在《随园食单》杂牲单中记录了羊头、羊蹄、羊羹、羊肚羹、红煨羊肉、炒羊肉丝、烧羊肉、全羊席,后《随园食单补证》又加入羊杂碎、羊尾、羊肾、羊腰、羊骨髓、肖羊肉等,对羊肉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烹饪技法都作了详尽介绍,令人读来已是满口甘美酥脆,垂涎欲滴。如今,人们对羊肉的常用做法,不外乎烧、爆、烤、涮、炖等几种,每种做法皆可烹制成各种风味独特、老少皆宜的美味佳肴,蕴含的营养成分也不尽相同。
“冬天常喝羊肉汤,不找医生开药方”。在寒冷天,喝一碗热气腾腾的白汤羊肉,立刻会感觉到暖气洋洋,周身舒坦,堪称冬季防寒温补的第一养生汤。白汤羊肉的做法是不放任何作料,活杀现煮,将新鲜羊肉分解洗净后,直接清水慢慢煨煮。对于活杀的羊来说,白汤清煮就是一锅美味,浓香扑鼻。若用冰冻羊肉,味道就会大打折扣。
冬天涮羊肉火锅算是最应景的一种吃法了。涮羊肉,先是将羊肉切片成薄薄的羊肉卷,这样有助于受热,让羊肉可以迅速变熟,营养也不易流失。涮羊肉不大讲究锅底,优劣完全取决于羊肉的好坏。传统涮羊肉都是清水锅,水里放上少许葱段、姜片、枸杞、红枣等,这些材料的作用是为了在沸煮时能将羊肉本身的香气引出来,而非给铜锅里下的食材附加一些其他的味道。简单的底汤,羊肉的鲜味才不会被抢了风头。当鲜嫩的羊肉蘸上秘制酱料,让人大快朵颐。
然而,羊肉属辛热之食,多吃容易“上火”。中医讲究“热则寒之”的食疗方法,羊肉烹饪,应以清淡为优,搭配凉性和甘平性的蔬菜,而其“绝配”,非萝卜莫属。萝卜性寒凉,能润燥清火,平衡解腻,有助消化。除了萝卜外,羊肉还可以配山药、核桃仁等一起用砂锅炖。羊肉经过炖制以后,不仅保持原汤原汁,而且更熟烂、鲜嫩,容易消化。
吃羊肉也有“禁忌”,《本草纲目》称南瓜“不可与羊肉同食,令人气壅”。二者虽然都属于滋补的好食材,但都偏温热,同时食用容易增加燥热,引起“上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