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读钧瓷作品《千里江山图》
钧瓷以其窑变的独特魅力,成为世界瓷林中的一支奇葩,自唐代以来穿梭在中原大地禹州西部山区的工匠作坊里,它的手工技艺,经泥巴的塑形,火的锻造,穿上细腻光滑的瓷质皮肤,不仅再现出大自然本来的生活真谛,将山川、人物、花鸟以其醉人的美带给人们,从而让人浮想联翩,而且它还以文化的表现深层含义,穿越历史的铁壁铜墙,让我们获得文化自信。
一件钧瓷,会让人读到它是泥土的升华,是火的灵魂的再造。近日在御钧斋原创博物馆看到河南工艺美术大师孙水娟制作的以宋代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为模型的钧瓷版的《千里江山图》,颇为惊讶,就像是瓷釉表面流淌的一层透明的语言,每一瓷面都在诉说着作品的美丽与雅趣。自古以来,钧瓷可以烧瓶、鼎、花鸟、虫、鱼、人物等各类器型,还没见过烧出千沟万壑、怪石磷峋、凹凸不平的层峦山峰的江山图。为什么?不说它工艺之复杂,单就高温下就可能会因为高低不平的山峰或者凹凸不平的岩石所阻断其自然的流动,而不能使釉流动覆盖到整个作品之上。
钧瓷是以大自然的神韵融入进人类历史文化的,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么一件散发着生命意义的自然永恒的钧瓷作品《千里江山图》时,那高耸的山峰上飘洒漠漠如絮的白雾,那山与山之间的岩石间流动的白云,那山涧中溪水的向下倾泻,如似是哗哗之声益显思绪万千。的确不论他人如何欣赏,我却把它视为高山之雾,层峦叠嶂的山水风景图。整体血一样的釉色光辉弥漫着主体画面,显出整个作品博大宏伟的气魄,如波似黛的山峦起伏荡漾。随行的一位朋友用浪漫的语音描绘说,这就如是《千里江山图》的美景,作品不但以刻意捏制出真山真水为旨归,而且借山水起伏的万般变化,抒写了祖国山河万限美好的千种意趣,在一种平淡静寂萧然的物外情景中,通过山与石之间的变化,让人感觉到对自然胜景的挚爱。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王希孟唯一一件留传于世的佳作。画面气象恢弘壮观,江山千里,苍苍茫茫,浩瀚无垠,可谓是古今山水画的佳作。画中千山万壑,星罗棋布,山涧万丈瀑布直下,曲径通幽,房舍屋宇点缀其间,绿柳红花,长松修饰,景色秀丽。“其间人物如蚁,不可胜数。论山河壮观雄伟之表现,前无古人”。
笔者在御钧斋原创博物馆采访孙水娟时问她,怎么想着制作出这样一件由名人名作的山水钧瓷作品来呢?
孙水娟告诉笔者,她在平时手工创作钧瓷作品时,大多是以传统的器型比如瓶、罐、鼎等原型,加以创新,并融入新的现代审美理念进行创作的,在参考一些文化、文学以及绘画的图书、图片后,被中国画的美丽所深深地吸引了。特别是那几幅中国古代山水名画《千里江山图》、《富春山居图》等,更让她赞赏不已。但书画的美丽那是作者用笔蘸着色彩以及主观的想象跃然纸上的,而钧瓷是用泥,加上釉料在火中烧制出来的,它成不成型或成什么釉色,那不是以人的主观而定的,它是客观的不经意的再现,所以,尽管当时她有一些来表现山水的作品想法,但处于对传统钧瓷技法的格守,没有涉猎这一主题的作品。今年夏天,她在制作另一件手工钧瓷作品时,上面需要一座小山峰作衬托,无意间她捏造出一座山峰,随便放在主题作品上,不料等这件作品出窑时,那山峰矗立在苍茫天际中好似绽放的洁白莲花,山如冰凌倒悬,通体透彻,玉洁冰清,装点出一个玉乾坤。这件出乎她意外的钧瓷作品虽然不是她想要表现的主题作品要求的那么理想,但她却从来没有像这样如此兴奋。因为,她很早就尝试用钧瓷这一艺术形式来表现大山之美的愿望的可能性得到了初步的“成功”。
在赵朝岭、王冠杰等人的鼓励和协助下,她从电脑上找来《千里江山图》的样本,一架山一座峰地观看,一块石一池水地细品,在不止几十次的细品观赏后,她的心里有了一个“底”谱。理清了思路后,开始了她手工的创作。
为了这件作品的创作,她所付出了许多许多,不说别的,就说山的造型设计,可谓是用心良苦。一个山峰,一个画样,一个造型,一张图纸,用时几天,设计完成后,她开始手工一件件捏制。由于山峰多,高低不等,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构图繁杂。用泥时,不同的部位,需要厚薄不一的泥料,另外上下高低不同处更需要含水分不同的泥坯。每一个部位,每一处接口,她都要根据部位对泥的要求严格把关,精细施做。作品共有13组大小不等的山峰组成。烧制时,由于器型大、构图模型复杂,她们就直接在烧制炉板上对接,其对接的模块达二十多件。可想,有一件对接出错,有一点变形破裂,整个作品就会前功尽弃。所以在制作或者烧制过程中,她们的神经都是绷得紧紧的,细细地做,精心地干。正是初冬时节,制作坊和烧制房里的她们却脸颊发红、汗流浃背。
这件工艺复杂,烧制难度之大的《千里江山图》终于在经过三个月的精心打造下诞生了。
那天,烧窑师傅说,一切就绪了,该开窑了。在公司的人都聚在了窑炉旁,她们个个紧皱眉头,眼睛不停地盯着窑门的开启,当冷却的窑门缓缓打开后,一片红光扑面而来,她们把还有温度的图形组件一件件拿出来,详细地观看,检验后,没有发现一处有脱釉、炸裂、毛孔等瑕疵的地方,且釉色窑变也基本适合她们要表达的主题作品的思想。这时她们的心猛然开朗起来。成功了!她们欢呼着,就如寒冬里喝上一杯浓浓的热茶一样,暖流涌遍全身!
眼前的《千里江山图》层峦叠嶂,山路弯弯,曲径通幽,一座座山峰拔地而起,一座挨着一座,有的高耸入云,有的透迤伸展,有的像飞腾的龙,有的像偃卧的牛,千姿百态。山涧花草葱翠,溪流潺潺,云绕雾漫,如同一个朦胧的童话世界,像一种凝重的画,如一首深邃的诗,若一个清新的故事,让人飘然若仙。
作品中的釉自然流动,还窑变在亭亭玉立、嶙峋峻峭、奇掘劲挺的主峰山石之上,峰意之上的点点釉斑,示意着峰顶是与成片的丛林相映成趣,同时,还显出石质的纹理,不同体积大小的山石置列聚散相宜,是作品的精彩之处。画面上部,主峰左右和背后的累累诸峰,则以大块不同形构的平面或凸面式处理,形成了高低有别,错落有致、参差不齐的山架结构,并依轻重疏密先后排列,奇险相生,让整个作品的画面平添了中正端压,有平有险有峻的气象。
《千里江山图》钧瓷作品是一件艺术的佳作,充满着自然的神韵,充满着温馨的灵动,它是一把泥,一把火,一片心在天地间的交响曲,是一首恢弘大气,流光溢彩的绝好图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