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大自然赠与的护肤品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物质条件匮乏,对大多数人来说,一些化妆品的名字听都没听说过,平时买一袋价值毛儿八分钱的“雪花膏”都显得奢侈。于是,勤劳智慧的人们通过大自然的馈赠,为自己的肌肤带来些许的呵护。

当时人们洗头多用皂角。只是皂角树并不多见,全村大概也只有三五棵的样子。秋天里,枝桠间挂满了二指宽、尺许长、波纹状已成熟的皂角,颜色乌黑,在阳光映照下泛着亮光。
皂角树上长满了坚硬锋利的尖刺,猴子般爬高上低的孩子们也对此望而生畏。于是,低处的皂角早早就被人用竹竿敲下来保存,剩下高处的挂在那里,逢着刮风天气,就有人争先恐后地来到树下捡拾刮落的皂角。人们先拿一颗皂角放在锤布石上砸碎,或用纱布包着蘸水在头发上反复揉搓;或用砸碎的皂角熬水,滤出皂角渣,直接用水洗头。皂角水洗出了姑娘、小伙儿们柔顺丝滑、乌黑锃亮的秀发,中年人也少有灰发早生。
和皂角树比起来,楝树就比较常见了。深秋时节,奶奶常带我一起采摘黄澄澄的苦楝子。摘回来的楝子装在陶瓷罐子里,放在灶屋案板底下。每天早上,奶奶先从“温罐”里打些热水,捏出五七粒楝子扔在盆里烫着,等洗好脸,把烫软的楝子放手心里揉搓几下,使楝子的皮、肉、核分离开来,然后借着楝子果肉的湿润,把掌心贴在脸上轻轻地反复揉搓,直到滋润干净,那气味先是怪怪的有点儿难闻,过一会儿就变得清香宜人了。
奶奶虽已年近七十,平时从不使用其它护肤品,整个冬天里却依然面色红润、容光焕发,她说这就是楝果的奇效。
父亲外出割草、打柴时,十分留意生长在沟壑间的野生瓜蒌果,发现了就采摘回家像宝贝似的收藏起来。隆冬时节大人们在露天地里干活,手脚容易皲裂甚至流血,小孩子家的手背也常常冻得红肿发痒,这时就取个瓜蒌果,把外皮戳个小窟窿,用指头蘸着里面的汁水抹在手脚上,每天三四次,裂开的血口子就能逐渐愈合,红肿的手背也恢复了原状。
腊月里,父亲把家里做的粉条卖给镇子上的收购部,会获得一年中最大的一笔收入,于是就趁势在集市上割块肥肉回来,好改善一下全家人的生活以示庆祝。母亲则忘不了从中留下一小块儿带皮的肥膘油,用油纸包着挂在灶屋里,俗称“腊脂油”,腊脂油经烟熏火燎,固体状的肥膘总是油津津的。父母外出干活时,常用腊脂油在手上抹几下,虽然油腻腻的,却能起到防皲止裂的效果。

如今,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名目繁多、价格昂贵的化妆品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美容护肤机构也在乡下寻常可见,像皂角、楝子、瓜蒌、腊脂油之类纯天然的“护肤品”早已淡出人们的生活,鲜有人问津了。只是,这些承载着上一代人勤劳智慧和苦中作乐的东西作为一种永恒的回忆,却能时时提醒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