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
周末的午后,风和日暖。我随手打开书柜,在成排的书架上漫无目的地浏览,一本《朝花夕拾》映入眼帘。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了鲁迅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文集以记事为主,饱含浓烈的抒情气息,同时又夹以议论,将抒情、叙事和议论融为一体,优美和谐,朴实感人。作品富有诗情画意,又不时穿插幽默和讽喻,形象生动,格调明朗,有强烈的感染力。其中《藤野先生》回忆了鲁迅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留学生活,反映了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抒发了作者对友人、对师长的怀念之情,是我最喜欢阅读的文章之一。
第一次读到《藤野先生》是在1980年,那时我正在高中读书。新课本发下来时,我习惯地从头到尾翻阅一遍。当一口气读完《藤野先生》时,被文中情节深深吸引,接连又读了两遍,真有点爱不释手。
《藤野先生》是鲁迅与藤野先生分别20年后的1926年,在厦门大学图书馆楼上写成的。当时正值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进入高潮时期,也是鲁迅世界观发生伟大飞跃的前夜。这年秋天,在反动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下,鲁迅离开北京,来到厦门。他在一封信中曾说:“我来厦门,虽是为了暂避军阀官僚‘正人君子’们的迫害,然而小半也在休息几时,使有些准备。”所谓“休息”和“准备”,乃是回顾自己走过的革命路程,清理和解剖自己的思想,总结斗争经验,以迎接新的更大的战斗。
再读《藤野先生》这篇文章,心中感触颇多。随着鲁迅的叙述,我也真正读懂了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一位热爱医学,恪尽职守的教授。鲁迅作为一名来自中国的学生,对于中国的习俗也颇为了解。先生在与鲁迅熟识之后竟然问中国女人是如何缠足?不仅如此,还十分想亲眼一见。这样虽然让身为中国人的鲁迅甚是尴尬,但我们也不难发现,藤野先生有一颗对医学的探究与好奇之心,同时作为一个医学者来说,他对医学是非常热爱的,以至于很想了解外国习俗。
藤野先生是一位一丝不苟、治学严谨的老师。鲁迅初到日本,且来自于当时正是贫弱无助的中国,藤野先生对他颇为关照。他让鲁迅把每一份所抄讲义拿去批改,不仅把脱漏的地方全都添补,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改正,可见藤野先生是多么的仔细,对学生的关心程度也都依稀可见。其中最让我难忘的是,鲁迅为求美观,稍稍将血管的位置移动了一点,因此遭到了藤野先生的小小批评,这足以体现藤野先生治学的严谨认真。
藤野先生是一位替人着想、重外国文化的人。鲁迅从事于医学,免不了要解刨尸体。藤野先生了解到中国人比较敬重鬼,很迷信,刚开始还替鲁迅担心,怕鲁迅不能正常完成解剖。得知鲁迅并不怕鬼,藤野先生便松了一口气。但先生并不侮辱中国的陋习,从他的行动中可以看出,他十分尊重中国的传统文化。
藤野先生是一位毫无民族偏见的人。得知鲁迅要离开仙台,另寻别业,先生的脸上流露了淡淡的忧伤和十分的不舍,这原因只有一个,他希望通过鲁迅的努力,将新的医术传到中国,救治中国人民。在当时,中国正是一个落后的国家,是一个让别人瞧不起的国家,但先生却丝毫不介意,不仅不侮辱中国,还试图改变中国在医术方面的落后局面。
鲁迅在仙台学习医学的时候,曾看到一部反映时事政治的影片,当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捕杀的时候,竟然有一些中国人也在旁边观看,不但不表示同情,反而大声叫好,确实让鲁迅感到心寒,更坚定了他弃医从文、拯救中国的道路。藤野先生虽然不舍,却默默同意,充分彰显了藤野先生的伟大性格和正直、热忱的高尚思想。
合上书本,思绪却仍在脑海里荡漾。藤野先生身上的高贵品质不仅影响了鲁迅的一生,更能激励我们砥砺奋进,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