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根生津如神汤
野草自然是田野上的主角,而笔者认为白茅是众多野草中最出彩的。水灵灵的茅根,错综复杂,暗藏在地底下韬光养晦,交织成缠绵悱恻的地下宫殿,培育出地面上蓬勃疯长的白毛穗。白毛穗饱满洁白,丰茂葳蕤舞动秋风。
茅草的嫩芽在《诗经》中叫“荑”,不但用来形容佳人纤手的皓白柔嫩,“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而且还是爱情的信物:从田野回来的少女,带给恋人的是荑,“自牧归荑,洵美且异”,收到荑的少年,开心赞叹不已,“彤管有炜,悦怿女美”,鲜嫩的茅芽是那么美,也是他喜欢的少女。
茅草的嫩芽先在春阳的照耀下,慢慢变成了花苞,才入夏,便齐齐地抽出纤细修长的花穗。刚开始是薄薄的紫色,慢慢地就变成白茫茫一片,一丛丛一簇簇成片成群,下部葱茏青翠,上部洁白蓬松,堆积如雪,风一吹,摇曳起伏,花絮纷飞,风姿绰约。
在乡野里滚打长大的孩子都知道,和茅芽一样,茅根也是美食之一,而且比起茅芽来更甘甜多汁。茅根扎得很深,挖茅根也是讲技术的,否则半天也挖不到几根像样的。茅根埋在地下,足有一米多长,比筷子还要粗,根须弯弯曲曲地向四周分布扩散,根下走根,纵横交错,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状。挖出来的茅根,剔除掉表面附着的须毛和鳞叶,就会露出它的洁白如玉、水灵通透,放嘴里咬嚼,液体丰沛而甘甜,用力地咂,那甜甜的汁水丝丝缕缕渗出,吃得人满口生津,简直如蜜一般,从嘴角一直甜到心里。
长大之后我才明白,原来小时候浸润了我们整个童年岁月的茅草根,其学名叫白茅根。它是一味中药,早在唐代孙思邈《千金翼方》中便有用白茅根止血的记载。白茅根在古籍中有众多名字,如《本草纲目》称其为“丝茅”,《日华子本草》称其为“白花茅根”,《中药志》称其为“丝毛草根”。白茅根性味甘寒,归肺、胃、小肠经,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的功效。《本草求原》记载:“白茅根,和上下之阳,清脾胃伏热,生肺津以凉血,为血热妄行上下诸失血之要药。”《本草纲目》中还记载:“肺热气喘,用生茅根一把,口咬细,加水二碗,煮成一碗,饭后温服。三服病愈。此方名‘如神汤’。”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们也不再缺少零食了,那甜丝丝的茅草根也已退出了孩子们的零食食谱,但它的味道却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童年回忆,让人永远无法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