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禹州为什么能看到大象?

清·张九钺《紫砚山人诗集》书影

乾隆年间,诗人张九钺写下诗歌《象奴叹》,记录了禹州发生的一桩事件。
当时,过境禹州的象奴调戏民女,被一个打抱不平的武生揍了一顿。官府欲追究武生责任。时任训导马大成坚决反对,事情不了了之。
清·张九钺《紫砚山人诗集》曰:奴于象而虎,于人彼獠,于魋颜栈齿而缠巾。攫我鸡豕,敢辱我钗裙。众言当扑杀,此獠缩朒毋敢前,来来谁何?狂生愤哉,挥彼老拳。蛮奴逃泣诉官府,官府挚生儒官怒。儒官岂邀弹与劾,无令蛮獠轻中国。

大致翻译如下:
象奴象前猛于虎,我们看来如野猪。长着鬼脸大板牙,头巾缠得像轳辘。抢我们鸡,抢我们的猪,还要欺负我们的小媳妇儿。
大家喊打,象奴呲牙:来来来,谁敢打!出来一个胆壮的,一顿老拳揍扁他。
象奴哭着找州官,抓了武生要立案。禹州训导看不惯:当官岂能怕弹劾,别让蛮夷小看咱!
马大成,字韶九,巩县人,乾隆初年(1736年)任禹州训导。民国《巩县志》也记录此事:“州因过象构衅,武生某愤殴象奴。州牧欲罪之。大成力为解免,禹人义之。”
既然是象奴不对,为什么官府护着他呢?
象奴,是养象的人。具体到古代中国,特指为皇家驯象的仆役,一般来自南亚,平日养象驯象,以备宫中大典之需。
象奴来自外域,习俗不同,又专属皇家,身份特殊。明成祖攻占南京后,对忠于旧朝的大臣最具侮辱性的惩罚,就是将其妻女赐予象奴。
象奴过境禹州,一定是从云南等地向北京运送大象。也正因为任务特殊,地方官长不敢慢怠,甚至有些纵容。
大象难得一见,每次过境,都会成为沿途街谈巷议的话题。清初襄城画家黄甲云所作《汝水虹桥》图,描画襄城南城门外,横跨汝水的石桥,特意记录了大象过境的情景。
一连三头大象向北行进,象奴坐在上面,后来还有人骑马相送。
从云贵到北京,襄城新城驿、禹州清颍驿原是必经之路。乾隆四十年(1775年),诏令裁去清颍驿,在石固镇另设一站。
从此,禹州人就看不到大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