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器制造专家——五世相韩的张氏家族
张良的祖父和父亲均为相国,可为什么史书对其祖上的记载仅是寥寥几笔呢?
位于禹州城西南的张得镇,初名韩里,张良及其先祖五世为韩相,成为望族,地名改为张得。史书记载,张良的祖父名叫张开地,做过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的相国;父亲名叫张平,做过釐侯、悼惠王的相国。张良的父亲去世后二十年,秦就灭了韩国。
张良的祖父和父亲均为相国,可为什么史书对其祖上的记载仅是寥寥几笔呢?
据史书记载,张姓始祖是黄帝之子少昊第五子挥公,因发明弓箭,赐姓张。由此可见,最早掌握弓箭核心制造技术的应是张氏部族。据说至春秋战国时期,张良高祖张孟谈掌握着箭弩制造的核心机密。张孟谈曾为赵襄子家臣,赵襄子为躲避智伯攻打退守晋阳,当时兵器极度缺乏,张孟谈将铜铸的殿柱和楛(hù)木做的围墙拆扒下来,制成箭弩等兵器,使智伯竟然久攻不下。一天夜里,张孟谈又孤身潜入魏、韩营中,说服魏桓子和韩康子一起联合消灭了智伯,平分其领地,成就了韩、赵、魏三家鼎立的局面。
战争平息之后,张孟谈辞别赵襄子要回归韩国,赵襄子急忙挽留。张孟谈说:“你想的是报答我的功劳,我想的是治国的道理,正因为我的功劳大,名声甚至还会超过你,所以才决心离开。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君臣权势相同而永远和好相处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请你让我走吧。”赵襄子只好惋惜地答应了。张孟谈辞去官职,退还封地,几经周折随韩氏部族回到了祖居之地--阳翟。
韩侯慕张氏之名,诏张孟谈入朝为官,专门负责兵器制造。至张良之祖父张开地时,门下网罗天下众多最顶尖的兵器制造高手,令各国畏惧。因此,五世相韩的张氏家族受到几代韩王的严密保护。
史书称“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著名兵器——弩,以韩国制作的最为精妙。韩国的弩能射六百步之外,是其他诸侯国的数倍,而且士兵举足踏弩发射,可以不停的射百余次,“远者括蔽洞胸,近者镝弇心”,杀伤力最强,成为战国最厉害的远程武器。张开地不仅精于兵器研制,而且注重军队士兵的个人防护,他指挥能工巧匠,发挥当地铸造优势,制造出坚甲、美盾、青铜头盔和铁幕。铁幕就是用铁做的护臂,戴在左手臂上,可以避免在射箭的时候,弓弦回弹而弹伤自己。
张开地还为韩国士卒配发扳指,方便他们拉动强弓劲弩时,以免因疼痛而降低弓弦的拉满程度,也避免弓弦割伤自己的手指。韩国士兵穿着的坚甲,在战国也是数一数二的,每个人穿得犹如一个移动碉堡,一般的武器无论如何也砍不进去,又仿佛是一个单人坦克,可以以一当百,令各国垂涎。因此,历代韩王把张氏家族保护的密不透风,甚至史书都不与记载,唯恐他国窃得机密或使张氏家族遭到暗杀。张开地父子不恋权势,潜心研制精密兵器,使积弱贫瘠的韩国凭借杰出的军事力量跻身战国七雄之列,令他国不敢小觑。
相传,与龙渊、太阿齐名的著名铸剑高手邓师、宛冯亦是张氏家族门下食客。为寻找上好的铸剑之材,张平常年奔波在冥山、墨阳、合伯这些盛产金属矿石的地方,带领兵士匠人进行开采、冶炼。利用这些优质材料,邓师、宛冯制造的宝剑异常锋利,冠绝七雄,皆能“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在战场上无坚不摧。
可以说,韩国士兵装备精良,皆与张氏家族几代人的呕心沥血,披肝沥胆分不开,一些知名的侠客为寻得一把天下名剑,常常寻访至张氏门下,而成为其门客。助张良博浪沙刺杀秦始皇的的东夷仓海君,就曾是张氏家族门下食客,他行刺时使用的大铁锥也是张氏家族的工匠们特地为他量身定做的。
由于做出的卓越贡献,韩王将阳翟城(今禹州)南吕梁江畔的万亩良田封于张氏家族,称作韩里。这里土地肥沃、舟船便利,风景秀丽,而且乡里乡间铸造之风世代沿袭至今。经过张开地、张平父子的苦心经营,韩里成为韩国争霸的坚实后盾。至张良时,家里依然富庶,仅是使唤侍候的家童就有三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