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姨庙记

二姨庙庙会

早就听说禹州城南柏塔山上有个二姨庙,河南电视台编导王洁为拍摄纪录片《大禹》邀约同赴禹州探访禹迹。在禹州市文联原主席包献珍的陪同下,参访钧台、禹王锁蛟井、拉王庙后,我提出拜谒二姨庙。“天将午,饥肠响如鼓”,想起涂山娇闻鼓饷夫,一行人精神饱满地登上了柏塔山。
柏塔山上庙宇很多,山顶西北便是二姨庙。二姨庙也称禹妃庙,供奉大禹的两个妻子涂山娇、涂山姚,其祖庙是登封的启母庙和少姨庙,禹州人在此山上为她们修建行宫,免去了跋山涉水到登封烧香之劳苦。庙不大,也没有山门,是一二层建筑,主殿供奉涂山氏姐妹,西南角有一木梯,守庙的大娘说楼上供奉太子夏启,遂顺着木梯上楼参拜。禹州应该感谢夏启,因夏启钧台之享,遂使阳翟后世改名为钧州,明后期为避万历皇帝朱翊钧名讳,始改名禹州。每年农历三月初八二姨庙庙会,远近民众都来朝拜进香、祈子,香火非常旺盛。
大禹外出治水,涂山氏孤守空房,养育夏启,“独明教训”,为后世所敬仰,刘向《列妇传》将涂山氏列为第一,即是明证。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位伟大的女性,“军功章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这几乎已成铁律。全国独有嵩山地区相传大禹有两位夫人,涂山娇化为石头,以现代社会观照实则难产而死,其妹涂山姚自愿嫁给大禹,抚育夏启,解除了大禹的后顾之忧。后禹州人称涂山娇为大姨,称涂山姚为二姨。
遍寻山顶,没有查到古碑,在守庙人的指引下,仅找到了两个碑首。手机查百度二姨庙,得一碑文:“少姨庙由来已久。当年大禹治水,三十未娶,遇涂山氏二女,天作之合,结为连理,历辛壬癸甲四日,即离家继续治水。居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怕荒废治水工程也。太姨女娇生启而殁,少姨女攸抱启寻禹至夏禹国,于柏塔山筑邑而居,教之以德,诲之以礼,终成圣贤,继禹为王。后人感念二女功德,遂立祠以祀。求男索女,祈福禳灾,祐民添寿,康宁平安,无不灵验。故而香火日盛,规模日宏。先增一享堂,又建钟鼓楼,再筑三戏楼。清乾隆年间,更矗立五层宝塔一座,每层门头均有石额,上书:凌云耸翠、云汉昭回、光照钧台、秀耸钧天、文峰蔚起,诚禹甸一大景观矣!庙祝云,塔内有一隧道,蜿蜒连通夏台,即夏启大飨诸侯之钧台也,噫唏乎,是乃又一奇闻!”
从碑文看,二姨庙原来规模可观,享殿、钟鼓楼、戏楼皆备。五层宝塔矗立于二姨庙东南,乃禹州之文峰塔。包献珍老师说古钧台应在此柏塔山,明代才移钧台于城内。《水经注》载:“河南阳翟县南有钧台,其水(嵎水)又东南流,水积为陂,陂方十里,俗谓之钧台陂,盖指钧台取名也。”“颍水又径上棘城西,又屈径其城南……县西有故堰,堰石崩裭,颓基尚存旧遏,颍水枝流所出也,其故渎东南径三封山北,今无水,渠中又有泉流出焉,时人谓之嵎水。东径三封山东,东南历大陵西,《连山易》曰启筮亭,启享神于大陵之上,即钧台也。”包献珍先生博闻强记,深为叹服矣。
仰望高大的文峰塔,令人感慨禹州之地灵人杰,古代吕不韦、张良、郭嘉、徐庶、禇遂良、吴道子、马文升等风云人物,彪炳青史,留下了千古佳话,明清两代考中进士四十多名,可谓人才济济。追本溯源,涂山氏抚育夏启,终成一代君王,禹州文峰塔依二妃庙而建,禹州还真的应感谢二妃呢。
“大吕街吕梁山上也有七娘庙”,包献珍老师这句话让兴致颇高的我再兴重游禹州之意。回首再望二姨庙、文峰塔,依依不舍地下了柏塔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