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世宋代钧瓷为什么要以数字为底款呢?

传世的宋代钧官窑产品中,以底部刻有汉字数码的钧瓷最为珍贵。但为啥要刻数字底码呢?说来话长。

从宋朝仁宗开始,钧台窑被宫廷所垄断,产品器型都要按照皇宫设计的样式进行生产,并定期向皇宫进贡。

话说这一年,又到了进贡瓷器的日子,阳翟钧台窑一个姓杨的督窑官,把烧好的钧瓷挑了又挑,选了又选,共挑得葵花式花盆及盆托十套,莲花式花盆及盆托十套,其它样式花盆及盆托十六套,共计三十六套钧瓷珍品作为贡品进贡朝廷。

这三十六套钧瓷送到都城汴京,先要送到王府,经内务大臣王强过目。这王强是个奸臣,也是个贪官,他查看完三十六套钧瓷后,问督窑官:“带的东西还有吗?”杨督官答:“就这些,没有了。”王强的意思是,凡到我王府来的人,谁不送点儿礼上点儿货什么的,你不可能就这么空着手来。杨督官是个实诚人直性子,他哪懂得王府的这些“规矩”,也听不出王强的话外音。就为这,王强老大不高兴,对杨督官怀恨在心。等杨督官一走,王强就开始打起了坏主意:干脆把钧瓷砸碎它几件,就说是督窑官失职,路上把皇上心爱的宝贝给打烂了。又一想,不行,这三十六套钧瓷可是完整无缺的送到我王府来的,这事内外皆知,要说打烂的话,只能是自己不小心造成,这岂不是引火烧身,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吗?王强思前想后,没了主意。

却说王强有个幕僚,名叫苟耀仁,这家伙一肚子坏点子。他见自己的主子愁眉不展,问清缘由后,眼珠一转,想出个坏主意,便对着王强的耳朵耳语了几句,王强听着听着,脸色开始由阴转睛,一会儿又变得眉开眼笑,连声说:“妙!妙!妙!”

第二天,王强上朝把三十六套钧瓷送到宋仁宗跟前。宋仁宗一看很是高兴,只见贡品釉色五彩斑斓,很是漂亮。但再一看器型,脸又沉了下来,变得很不高兴。原来,这些花盆与盆托都不配套,小花盆放在大盆托上,大花盆放在小盆托上,有的甚至放不下,十分难看。这就是苟耀仁给王强出的坏主意。

眼看着宋仁宗就要发怒,王强在一旁暗暗高兴:“哼哼,姓杨的,等着吧,下面有你的好看,这回够你受的,不砍你的头,也得革你的职!”满朝文武大臣也面面相觑,不敢言语。

正当这关口,从文臣行列里走出一人,大家一看,是宰相寇准。这寇准可是个大清官,他看出王强这个奸臣又在使坏,就对宋仁宗说:“启禀皇上,臣有本启奏。”仁宗说:“爱卿请讲!”寇准说:“这些花盆和盆托不是不配套,而是摆放得不对,请允许督窑官再摆一次。”仁宗准奏,传督窑官上殿。杨督官就在朝堂上把花盆和盆托重新摆放了一遍。这一来,花盆与盆托大小配套,恰到好处。宋仁宗看了转怒为喜,赏了些银两给杨督官,让他下殿回钧台官窑场去,再烧些钧瓷珍品出来,明年继续给朝廷进贡。

却说杨督官回到钧官窑场,可就犯了愁,思前想后,觉得在朝廷上若不是寇准大人给讲情,差点儿把性命给丢了,这王强也太坏了。明年还要进贡钧瓷,贼王强若要再加害自己咋办?为这事,杨督官是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想不出个好办法。

一天晌午头儿,窑工们正在吃饭,有个要饭的白胡子老头儿,颤颤巍巍地来到钧台窑场乞讨。这老头儿穿得破破烂烂,衣服脏兮兮的。有窑工见了想把他撵走,杨督官看了看老者拦住窑工说:“谁还没有个难处,给他些饭菜吃吧!”白胡子老头儿就在这里吃了一顿饱饭。

吃罢饭,那老头儿对杨督官拱了拱手说:“老夫在这里谢过了!你真是一个大好人。临走时我送你几句话,可能对你有用处:‘一对一,二对二,背朝天,写数字。’”说完,那白胡子老头儿就走了。杨督官听得真切,心想:看那白胡子老头儿鹤发童颜,咋也不像个凡人,莫非是知道我的心事,特来点化于我?但这几句话又是啥意思呢?于是杨督官就想呀,想呀,还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杨督官终于解开了这几句话的含义,并且照着去做了。

这“一对一,二对二”是说同一型号的花盆配同一型号的盆托,即几号花盆就配几号盆托;“背朝天,写数字”是说把花盆及盆托翻过来,底(背面)朝天,在上面分别刻上配套用的从一到十的数码字。杨督官想:有了数码为证,花盆配套时就不会再出差错,往后就不怕奸臣使坏了。

从那儿以后,钧台官窑烧制的钧瓷花盆与盆托都刻上了底码,并规定刻一者为最大,刻十者为最小。到后来,只要是同一器型但不同尺寸的钧瓷,也都刻上了底码,以示大小区别,如出戟尊、鼓钉洗等。所以今天我们看到的传世宋代钧官窑产品,很多底部都刻有汉字数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