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失传的民间工艺——手工竹篮
在我们鸿畅镇涧头河村千百年来流传着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传家之宝——手工竹篮。
提起竹篮大家都不会陌生,早在上世纪五十、六十、七十年代,我们全村男女老少都是靠编竹篮来维持生活的。在当时竹篮是人们走亲访友、赶会赶集不可缺少的盛放物品的工具。村里编竹篮历史悠久,做工精细,在当时十里八村是出了名的富裕村。外村人都说有女儿都嫁涧头河,有收入有手艺,嫁过去不会受罪。编竹篮是我村的一大经济收入和精神支柱,也是我村的一大荣耀,村民们都引以自豪。
编竹篮看起来是一件简单又平常的小手艺,可这里面却包含着太多人的心酸。没明没夜,起早贪黑,加班加点,忘记了时间和疲劳。编竹篮首先要到外地购买竹子和篮系,用架子车拉回家里,先把篮系用水浸泡,泡好后先用火烧,把篮系捏好。然后把竹子用竹刀破成大小粗细长短均匀的条子。料备好后,还要做底、成样、固定篮系、盘头,接着拧样、封边,最后还要穿底,这样一个完整的篮子就编好了。
编竹篮这里面浸满了家乡人的心血、泪水和汗水,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个黄昏和黎明,他们都在为生计奔波。
竹篮编好了,还得去卖,拿到了钱才能补给家用。在那个经济闭塞的年代,他们起早贪黑翻山越岭,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用两条腿走遍了附近所有的县城乡镇和村庄。吃的苦受的罪,诉不尽道不完。夏天他们头顶烈日,在赤日炎炎似火烧的环璄下仍然坚守。汗水湿透了衣衫,蚊虫叮咬身上起了肿疼的大胞。冬天他们冒着刺骨的寒风,在泥泞和冰雪的道路上奋力前行。手冻了,脚冻了,全然不顾,为的是能为家带来财富,能为家带来幸福。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编竹篮也是被打击的对象,赶集赶会卖篮还得报税,被管理部门发现篮子还得没收。万一被大队发现还得扣工分,给扣上投机倒把的罪名游街示众。就是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上辈人偷偷购买原材料,在家或在破窑洞里偷编偷卖。他们就是依靠这门手艺养活了一家人,为孩子们盖上新房、娶妻生子,日子天天向上。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也吹到了我的家乡,改革开放为我们插上奋飞的翅膀。在党的大力发展经济、扶持家庭副业政策的号召下,我村男女老少都加入到这滚滚的洪流之中,那时的编竹篮确实风光了一番。
随着改革大潮的步步深入,国家允许年轻人外出打工,创业就业。村里有志青年奔赴全国各地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实现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这时编竹篮的人少了许多,呈现出空前未有的萧条。
随着时代发展,竹制品逐渐被塑料制品所替代,竹编行业逐渐萧条、萎缩,很多竹编手艺人都已经改行,另谋生路。到了2000年,村里编竹篮的人就屈指可数了,只有一些上了年纪不能出外打工的中老年人还在传承着编竹篮的手艺,传承着历史。2019年,鸿畅镇第一个丰收节在村广场隆重举办,竹篮被搬上了银幕,也重新勾起了村民记忆中的乡愁。
竹篮是祖祖辈辈仙人给我们留下的传家之宝,是他们给我们留下的有着深远意义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近年来,由于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竹编产品经久耐用又环保,受到不少人的欢迎,竹编产品又开始重新回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竹编这门老手艺融入了现代生活,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可以加入学习,让传统的竹编技艺焕发出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