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店的铸造发展史

    清以来,顺店是许洛古道的驿站地,由于特定地位,逐步发展成为以铸造、丝绸、戏装、刺绣、中药材等行业。吸引许多外商纷纷落户此地,使顺店在当地异常繁荣。康怀谦老师作为顺店镇人,利用本地优势,通过实际调研,考察挖掘整理出了明清以来,多个行业在顺店落籍的典型轶事,现选目前顺店部分传统产业,讲述行业的来龙去脉,以飨读者。

    顺店铸造历史悠久,素有铸造之乡的美誉。要追根溯源,还得从明代许洛路的开通说起。明代以前,许洛两地的文人墨客和商人就越过秀色可餐的嵩山,踏出了一条捷径,过少林寺绕十八盘经恶龙口下山通洛阳,几经改造形成官道。处于许洛官道要冲的顺店迅速崛起,成为丝绸重镇。路驿文化给顺店带来了无限商机。
    党寨民国时期走出的铸造老师傅冀丙照,是目前党寨资格最老的铸造师傅。他说,打铁梨花是顺店人的绝活,几百年前,每逢元宵节,顺店的不少村庄都有打铁梨花的习俗,一直延续到解放后。顺店人很早以前就掌握了熔铁技术。当年有个洛阳商人到顺店做丝绸生意,适逢重阳节,几个朋友相约到鸿沟岭上登高望远。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了土岭崖下裸露的砂黏土资源。于是,就廉价购买了一批,雇车运到洛阳,卖给了古都洛阳的铸造厂,轻松地赚了一笔。至此鸿沟与洛阳铸造结下了不解之缘。鸿沟岭上的砂黏土也能卖钱的消息迅速传开,很快成了人们议论的焦点。引起了附近党寨村民的关注。一些打过铁梨花,拥有熔铁技术的村民,对铸造产生了浓厚兴趣。后来他们充当了一次送砂黏土的角色。在古都洛阳目睹了宏伟壮观的铸造场面。他们认真观察,细心揣摩,到家后找来破锅碎片,拉动风箱,起火熔铁。利用碾碎的红砂黏土,拿实物做模具翻出造型试做炉支,获得成功。之后,又经过反复实验,摸索出多种生活铁器的铸造方法。
    就这样一场新兴的铸造工业革命,在党寨的农家小院悄然兴起。党寨人给起了个有趣的名字“炉房”。被当地人亲切地叫了几百年。
    后来,经过几十代人的不懈努力。党寨的铸造技术得到重大进展。研发出一套独具特色的铸造工艺。以冀、席、王、朱为代表的党寨炉房,逐渐形成拳头产品。
    小到几两一个的楼铧,大到几百斤重的砧子,还有耕地用的犁、车脚等四大产品的技术水平,在中原大地处于领先地位。
    一个仅有几百口人的小村庄,就拥有炉房十几家。能生产多种日常生产生活用品。如饭锅、脸盆、鏊子、蒸笼、犁、药碾子等。据史料记载,大清咸丰年间,顺店九里长寨上用的土炮就是党寨人捐制的。还有少林寺500斤重的大锅,白马寺的大钟,中岳庙的大钟和铁人,都是党寨铸造的,据说器物上面有铭文记载。
    受封建社会保守思想的影响,党寨人封锁技术,概不外传。导致延续了几百年的铸造艺术,始终没有得到大规模发展。到民国后期,才有一些党寨铸造高徒,打破世俗偏见,应邀外出到周边县市的机器制造企业当了师傅,开启了党寨铸造技术涉外发展传播的历史先河。
    新中国成立后,进入合作化年代,顺店农庄首家集体企业——“党寨机械厂”挂牌成立。党寨炉房进入到工厂化年代。
    1958年大跃进年代,为了服务党的中心工作,党寨机械厂派出了许多大炉工,支援禹县大办钢铁,为国家建设作出了贡献。
    三年自然灾害之后,党寨机械厂停办。转为村办企业,更名党寨大队翻砂厂。在党寨村党支部书记党如意的领导下,紧跟国家形势,提出新时期产品定位,经过考察后,决定转产制作暖气片,邀请在焦作大工厂当师傅的老前辈回乡指导,使党寨铸造跟上了时代步伐。
    1969年,党的九大召开之后,国家提倡发展乡镇企业。时任顺店公社党委书记的彭传义,号召各大队创业办翻砂厂,要把党寨的铸造技术推广到整个顺店公社。掀起了一场兴办地方工业的热潮。
    规模扩大后,搬迁到西院,利用汲师旧址办厂,选招了一批优秀青年进厂,设有铸造、锻造、车床三个车间,购买了一辆汽车,从业人员上百人。冲天炉日熔铁量高达几百吨,成功浇铸了重十几吨的五零车床,还有直径超过一米的大型皮带轮,大型造纸机烘缸,以及摇臂钻等产品。
    党寨铸造的星星之火,很快在顺店公社形成燎原之势。继公社机械厂成立之后,短短几个月内,全公社就相继建大队翻砂厂三十多家,全社从业人员超过千人。一场轰轰烈烈的铸造工业革命在禹西顺店蓬勃兴起。顺店公社机械厂一举成为全公社铸造行业的龙头企业,烘缸生产在全国独占鳌头。
    1973年国家号召乡镇发展五小工业。文革期间铺天盖地的大字报,造成了国内纸张短缺现象,给全国城乡有造纸基础的行业提供了商机。拥有悠久造纸历史的顺店公社庄头大队,率先在颍河北岸建起了顺店第一家造纸厂。
    1974年顺店公社机械厂,新厂落成。根据当时国内工业形式,顺店公社党委政府,决定生产整套造纸设备。工厂改名为顺店公社造纸设备机械厂,设有铸造、锻造、车床深加工三个车间,产品有单缸、双缸、多缸三个系列九个品种。在那计划经济年代,顺店公社造纸设备机械厂的年产值,就达到了千万,创造利税几百万,成为禹西乡镇企业一颗耀眼的亮星。
    1998年国家环保,因造纸污染,取消五小工厂造纸企业。顺店造纸设备机械厂被迫停产,顺店公社机械厂停办。
    1980年进入市场经济年代,顺店的村办企业开始转型,纳入承包机制。除了部分村级铸造厂倒闭外,其他村办企业大部分都被一些有专业技术的能人承包,有许多有经济实力的工人纷纷联合建厂。顺店镇立刻兴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办厂热潮。当年,仅柳林一个村庄,就办起了大小62家铸造厂,党寨和西刘庄分别办起了30余家铸造厂。顺店镇大规模的办厂壮举,迅速向周边乡村乡镇蔓延。
    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城市建设的速度。楼房上水管件供不应求,给快速发展的顺店铸造专业户提供了商机。一个专业化的铸铁管生产基地,在顺店逐步形成,还成立了顺店镇铸造业协会。
    为了给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增添后劲。顺店铸造协会要求各会员厂家,努力购买新设备,采用新工艺,拓宽服务领域。
    目前,顺店镇铸造行业引进了不同吨位的电解炉数百台,全部实现了环保生产。在制模工艺上也有较大改善。过去顺店铸造,一直沿用党寨的传统沙箱芯铁制模工艺,技术比较落后。通过参观学习,普遍推广了覆膜砂制模新工艺,在传统砂模的表面附上一层超高温的耐火砂。提高了产品表面的光滑度。引进了消失模制模工艺,不用芯铁,在模具箱内放上一个泡沫铸件,直接浇铸,减少了生产程序,提高了经济效益。随着新工艺的推广和普及,顺店的模具产业应运而生,现在顺店拥有多家模具厂,生产研制的磨具种类齐全,满足了当地铸造行业的磨具需求,产品还畅销国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