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 炉 寺
地处豫西山区伏牛山系的香炉山,位于禹州市苌庄镇西北、杜沟村西侧。香炉山北依荟萃,西靠柏尖,山坡陡峭,地势险要,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军事要地。为护佑一方百姓的平安,清康熙年间,当地村民在山上筑围墙,修山寨,用于躲避匪患和战乱。登上海拔600多米的香炉山顶,放眼四望,周边众山尽收眼底。发源于荟萃山南麓的荟萃河似款款玉带,自北向南经红石崖水库缓缓汇入颍河,蔚为壮观。这里四面环山,岭峡纵横,山清水秀,奇峰连绵,曲径通幽,别有洞天,原始森林与传统古村交相辉映,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是人民登山旅游、休闲度假、享受自然的好地方。
唐朝时期,香炉山前曾建一寺,名曰“香炉寺”。至明朝,香炉寺经历代扩修、重建,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古色古香,周围善男信女翻山越岭到此烧香还愿、顶礼膜拜者络绎不绝,香火旺盛,十分灵验。
明朝末年,寺院主持因昏庸无道,疏于管理,寺内几个游走和尚自持武功高强,常常以化斋为名,到处抢粮劫物,奸淫妇女,甚至强抢民女到寺院,长期霸占。村民们虽多次到寺院理论,终因不是恶和尚的对手,惨遭暴打后仓皇逃出,从此敢怒而不敢言。
密县(今新密市)一秀才的结婚花轿吹吹打打经过香炉山,却被众和尚围住。挑开轿帘一看,新娘子俏眉俊眼,仪态万方,真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遂淫心大发,强行将花轿抬至寺院。秀才与他们打斗不过,就到州府告状。州府派衙役暗中查访,得知秀才控告属实,同时探得寺院和尚无恶不做,民愤极大,于是决定一举剿灭,为民除害。官兵将新娘子救出后,便在寺院的山门上贴出一榜公文,说李自成反叛,边关告急,需用大量烧火用的柴火,号令村民上山砍伐酸枣树,由官府统一收购,堆放在寺院四周,以备急需。一时间,村民们纷纷砍来柴火,堆得比寺院还要高。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州府派官兵围住了寺院,点燃了泼上油的柴草。一时间,香炉寺浓烟滚滚,火光冲天。自此,高大雄伟的古寺院连同作恶多端的众和尚都变成了灰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