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棵古橿树 堪称具茨山的“原住民”

北董庄村的古橿树

    我市境内共有山峰913座。颍河南岸诸山发脉于少室山,止于柏山,统称箕山山脉。颍河北岸诸山发脉于嵩山,止于琅城岗,统称具茨山山脉。具茨山呈西北—东南走向,东西长40余公里,南北宽约12公里。具茨山中树木众多,浅井镇北董庄村任家门自然村就生长着一棵300余年的橿树。
    浅井镇政府东侧,沿一条平坦的混凝土公路向北走,越过山岗进入深山区,再沿着一条干涸的小河继续向北。两山之间有一个面积不大的盆地,北董庄村就坐落在这里。
    北董庄村东是小河的河床。跨过河,顺着一条乡间小道向东,不一会儿就来到了一座小山的山腰。山腰上是一片树林,这里“掩藏”着一个由石屋组成的小村落。与山下鸡犬相闻的村庄不同,这片小村落已经荒废。顺着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走进古村,一棵高大的古树跃入眼帘。它的树冠宽大,把旁边几座石屋都笼罩了;树干粗壮遒劲,斜向东南方生长;树根深深地扎在山坡台地中,树下有一个石制的香炉。
    “这棵大树是橿树,在这里生长几百年了!”一位70岁的任姓老伯说,这个建在半山腰的小村子叫任家门,是北董庄村下辖的自然村,现在已经废弃,村民大都搬迁到河西岸居住。橿树木材坚硬,耐磨损。其果实被称为橡子,可以用来做橡子凉粉。以前,每逢饥荒,古橿树结出的橡子就成了村民的口粮。相关部门曾对这棵橿树做过测量,测得其树龄为300年,树高9米。
    北董庄村和任家门自然村都是古村。《禹州市地名志》中记载,北董庄村在明代以前就有了。明朝初年,一户董姓人家从山西洪洞迁来。后来,董家出了个解元,这个村庄就取名董庄,1981年改名为北董庄。整个村子依河、靠山而建。任家门自然村是因任姓人家聚居建村而得名,依山岭而建,呈“工”字形分布。
    从北董庄村和任家门自然村旁流过的小河已经干涸,河床上布满了各种形态的石头。这条河叫书堂河,因发源于书堂山而得名,全长16.5公里。它可称得上北董庄和任家门的母亲河。
    几十年前的书堂河河水丰沛,一年四季清泉流淌不止,甚至每到夏季还会出现山洪,随着山区植被的破坏和开山凿石的愈演愈烈,书堂河最终断流。
    从古橿树出发往北,不远就到了书堂河的源头书堂山。该山下原有书堂庙,相传为古人藏书之处,山因此得名。书堂山东西长4公里,南北宽1.5公里,海拔779米,山体由灰岩、砂岩构成。
    古橿树的东北方是北大鸿寨山。该山地处禹州、新密两地交界处,因“黄帝臣大鸿氏屯兵于此”而得名,主峰具茨峰海拔787.8米。山顶有一古寨,为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所建。
    “古橿树算得上具茨山中的‘原住民’!”任老伯说,它与名山为邻,见证了小河的奔流与干涸,记录了小村的兴盛与衰落。它是一本厚重的大书,等待着人们来了解这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