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自然资源持续向好 生态文明不断完善

矿山绿了 生态美了 群众乐了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深入推进用地报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矿山生态修复、绿色矿山创建、自然资源执法等各项重点工作,以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高质量助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十年来,全市自然资源秩序持续向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不断加快,为禹州建设“工业强市,文明新城”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要素保障。
保障资源供给,土地利用更节约集约
    十年来,我市始终坚持底线思维,严格保护耕地,有力保障资源供给,有效支撑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十年来,耕地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守住了耕地红线,夯实了国家粮食安全基础。特别是近两年,耕地减少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我们始终秉持对非法占用耕地持零容忍态度,日常加大耕地保护巡查力度,并利用现代化技术设备扩大执法监督力度。同时,加强与发改、水利、交通、商务、电力等部门密切沟通、相互配合,按照国家规定对耕地应保尽保、永久基本农田应划尽划。”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许红涛介绍。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聚焦主责主业,坚持项目为王,强化要素保障,满足发展用地需求;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高质量开展“三线划定”;扎实开展土地收储供应,促进土地市场健康发展;切实加强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十年来,全市累计获得上级批准用地3.37万亩,保障了城市和绿色铸造园区等发展用地,以及国家、省、市重点项目顺利落地;按照“前瞻30年、编细15年、做实十四五”要求,稳步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高质量开展“三线划定”,特别是把沙陀湖调蓄工程等和“十三五”矿产资源规划调整设立矿权范围内基本农田纳入规划编制,做到了应调尽调、应保尽保;供应土地413宗3.1万亩,促进了土地市场健康发展。
    “十年来,我们依法依规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有力有序保障用地供给。城镇住宅、公园绿地、公共服务设施等用地大幅度增长,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许红涛表示。
推进废旧矿山修复,生态环境更宜人
    9月27日清晨,在无梁镇山地公园随处可见快走、慢跑或骑行的村民。他们沿着人工湖一路向山顶前行,有的选择爬石梯,有的选择走塑胶跑道。
    “自从这个山地公园建好,我几乎是天天来,这里环境好、空气好,早上出来锻炼锻炼身体美的很。以前这里就是一个废弃矿山,坑坑洼洼地,连草都不长,没想到有一天能变的这么美。”面对这座矿山的巨大变化,村民贺新章由衷地赞赏。
    据了解,无梁镇山地公园原是一个废弃的矿山,曾经由于大规模石矿开采,山体被挖得千疮百孔,矿坑遍地,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群众怨声载道。为改变旧貌,我市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改善环境、保护生态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在废弃矿山的基础上,通过填埋、重塑地形、覆土等,进行山地修复,实施造林绿化、修复自然生态。
    如今的无梁镇山地公园总面积近2000亩,是一座傍山而建、环坡而上的森林公园,实现了荒山披绿、植被再生,曾经的废弃矿山变身成为“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四季常绿”的山地公园,游人行走其间心旷神怡。这里不仅成了当地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而且也成为我市一个网红的打卡地,节假日不少市民驱车前来登山、赏花游玩。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把持续推进生态修复作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有力抓手,作为关乎人民福祉的头等大事,积极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十年来,我市依据矿山周边自然地势、边坡坡度和土层厚度,宜柏则柏、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使矿山重披“绿装”。 同时,借助“森林禹州”林业生态建设,持续推进以露天矿山、废弃矿山、绿色矿山为主的山区生态林建设,最大限度减少裸露地面,恢复绿水青山。
    十年来,我市先后投入治理资金5.4亿元,完成矿山生态修复面积5.2万亩,植树402.11万棵;结合矿山修复完成营造林面积16.53万亩,栽植各类树木720余万株,全市森林覆盖率23.24%。
打造绿色矿山,经济发展更高质量
    走进位于浅井镇的宜鑫建材有限公司,远远望去蓝天白云,绿草如茵,一排排依山而栽的各种景观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一条条蜿蜒崎岖的水泥路如同玉带般盘绕在绿茵之中。若不是总厂和二分厂代表着矿山符号的几个巍然屹立的天蓝色巨型储料罐,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年产近千万吨的砂石骨料矿山。走近厂区,拉运石子的车辆川流不息,洒水车辆巡回洒水,湿漉漉的地面两边花草点缀,树木成荫。
    据了解,为改善矿区生态环境,我市制定了全市绿色矿山创建计划,坚持“区内修复、区外补偿”生态修复模式,真正做到“生态治理先于生产、优于生产”“先修复、后生产,不修复、不生产”。目前,全市27家矿山企业通过省级“绿色矿山”验收,数量和质量均居全省前列,其中禹州市宜鑫建材有限公司、禹州市成磊建材有限公司进入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
    十年来,我市从政策、环保、生态等三个方面倒逼露天矿山企业重组整合、转型发展和改造提升,全市石灰岩矿山采矿权由原来的266个整合至目前的36个,新一轮整合出让完成后,资源储量可望由9.1亿吨增加到30.6亿吨,助推矿业经济转型升级和绿色高质量发展。
    “今后,我们将继续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化‘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扎实推进纪律作风转变,强化资源要素保障,高位推进各项工作落实,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生态产品。”谈及未来工作谋划许红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