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庄公余爵

    余爵(?——1642年),禹州余楼人,进士出身,明朝末年知名的循吏儒将。
    爵性颖异,通经史。少时参加州县小考,即受到太守谢公赏识与器重。明熹宗甲子年(1624年)通过省试,荣登乡榜,成为禹州屈指可数的解元。明崇祯元年(1628年)参加京师会试,爵中三甲第181名进士,名满乡里。
    明崇祯四年(1631年),余爵出任直隶永平府抚宁县令。上任不久,即侦结了该县悬而未决的所谓“康吏伪银奸”疑案,邑人畏其神。是时,山东登、莱一带小股流匪入抚宁县境,啸噪骚乱,民众惶惶不知所措。余爵组织乡勇“力折其狂锋”,终未酿成大患,确保了一方平安。
    抚宁地瘠民贫,教育一向无人问津。余爵除吏治及政务之外,把兴学育人作为大事来抓。捐俸募资,改修学宫,接纳百姓子弟肄业其中,并亲自向诸生讲课授业,致使民风向学,教化日倡。
    崇祯癸酉年(1633年),余爵丁艰(父或母丧)。离任归禹奔丧守孝。抚宁绅民感念爵之恩崇德隆,将其政绩与肖像刻在石碑上,在全县树立。
    崇祯丙子年(1636年),朝廷重新起用余爵为章丘县令。章丘隶山东济南府管辖,该县一向物阜粮丰。历来守令多有“侵渔”。而余爵下车伊始,即开清廉之风,首先“省去公用路费三千六百余金”,对于违规搜得之一万七千余金“采除之”衙署尿吏将每年征缴的丁税余银一千六百余两献余爵,爵不受,适逢朝廷征集军饷,爵将这笔丁税余银上交。
    崇祯十年(1637年),李自成义军渐对明朝政权形成威胁。作为文职的余爵受命于危难之中,任兵部职方司主事(堂天下舆图,以周知险要的军职)。不久,升迁为从五品官阶的员外郎,惜病免。己卯年(1639年)督师杨嗣昌向朝廷上报余爵在司理饷务与物资款项方面皆有册可据的事迹。庚辰、辛巳年(1640-1641年)间,余爵被派驻襄阳。襄阳城当汉水之曲,与樊城隔汉相望。东出武汉,北通南阳,西挖商洛,南至江陵,为自古攻守必争之地。
    余爵被派驻于此,可见上司对他所寄厚望,实际是抵御南线作战的张献忠的来犯。期间,河南大饥,余爵寻思,饥民易铤而走险。于是,就想方设法调运楚中(湖北)粮米到河南,“以活中原人”。对于故里禹州来说,更是捐财劝输,并协助副宪王煮粥赈济之。在此饥寒交迫之际战事骤紧,杨嗣昌赴四川督战,令余爵和张克坚守襄阳。襄阳官兵不抵义军攻势,城破。爵同丁启睿兵合一处,于河南邓州(今邓州市)大败张献忠义军。
    未几,李自成率20万兵力破禹后兵临开封,丁公被困。而明军将领左良玉“复骄悍,不应召”。朝廷应急选拔人才以解开封之危。于是,对余爵委以监军之职。爵以监军名义号令于汉水之滨会师。他向官军晓以忠君报国之大义,并整顿军纪,激励士气,日夜备战仅七日,率众北指。获悉北方民众害怕闯王军,多把粮饷献给闯军食用。有向余爵建议,新野以北凡归顺义军者尽杀之。
    余爵说:“不可!老百姓把粮饷献给敌而背叛我们,是对我们失去信心,若不顺敌就有性命之虞。我们如果战胜敌人,向民众晓以顺逆利害,还会有谁从敌呢?”屠杀无辜之计遂已。
    余爵挥军抵汴,闯王军向西溃退。爵与丁公兵合一处,奋力追杀至偃师,捷报屡屡上奏,河南中北部局势暂时缓和下来。崇祯壬午年(1642年)4月,李自成部复还。余爵援师至朱仙镇,七战七捷,交战中斩义军首李某,犹如宋时岳飞于此大胜金兵之神威。
    同年5月25日夜,明军突然遭到义军袭击,其势汹涌。明军将领左良玉败走,余爵独率士卒踏阵,浴血奋战至二更时分,不幸落马,大骂:“逆贼!”不止,终死乱刀之下。
    余爵之死同此前一年禹州分巡大梁道李乘云之死同样壮烈,故明朝国史将李、余合传。至清朝,两忠烈分别祀于乡贤、忠义两祠。
    余爵谥号忠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