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在家乡屋下的瓜蒌

    母亲住在乡下老院子里,屋后长着几株瓜蒌。入秋后,老家低矮的屋檐下悬垂着一只只橘红色的瓜蒌,朔风寒霜,把瓜蒌濡染成金灿灿的黄色,在秋日暖阳下煞是好看。
    母亲一边用镰刀勾瓜蒌,一边念叨:“别看这些小瓜蒌不起眼,用处多着呢,‘瓜蒌洗手,可治裂口’,瓜蒌瓤能治冻疮,还能增白美颜防皴裂,比城里人用的护肤膏都高级。”
    瓜蒌,别名栝楼、糖瓜蒌、蒌瓜、天瓜、地楼、泽姑,为多年生攀援藤本植物,其藤蔓可蔓延十几米,开白色绒花,花谢之后生出青色的果实,顺着老藤垂吊下来,所以乡下人还常唤它“吊瓜”。
    瓜蒌历史悠久,在《诗经》中就有它的身影,如《豳风·东山》中有句:“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果臝之实,亦施于宇。”士兵冒着蒙蒙细雨回到家乡,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只只红艳艳的瓜蒌垂挂在老家的屋檐下。这句诗中的果臝即是瓜蒌。
    小时候,每到夏天,母亲常摘来青色的小瓜蒌,洗净切片炒着吃,口感脆甜,还有消渴生津、解热祛燥的功效。我偶尔牙痛咽肿或者上火后说话声音嘶哑,母亲便用干瓜蒌壳熬成浓汤,哄我喝下去,美其名曰“发声散”。到了初冬时节,母亲还掏出瓜蒌子晒干,留着熬粥。瓜蒌子和粳米熬出的瓜蒌粥喝起来滑溜溜的,常吃可宽胸护心,还能安神助眠。
    早年,农家日子穷苦,物资匮乏,家里舍不得买到雪花膏,用的都是母亲自制的“天花粉膏”。母亲挖出瓜蒌地下的块根,用井水洗净,切片晒干,研磨成末,调以野蜂蜜、皂角粉、滑石,当作搓脸搽面的护肤膏。因瓜蒌呈金黄色,制膏涂到脸上后,远看像佛面,光洁闪亮,古人还称之为“佛妆”。北宋彭汝砺有诗赞曰:“有女夭夭称细娘,真珠络髻面涂黄。华人怪见疑为瘴,墨吏矜夸是佛妆。”如此说来,母亲早年用“天花粉膏”护肤还是颇有道理。
    除了生活中有这么多用途,瓜蒌还是一味中药材。瓜蒌的果、皮、根、籽皆可入药,有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肠之功。瓜蒌根又叫“天花粉”,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排脓消肿的功用,《名医别录》载其“除肠胃中痼热,八疸身面黄,唇干,口燥,短气”,《本草经疏》称它“主胸痹及伤寒结胸,悦泽人面”。
    一只只橘红色的瓜蒌挂在家乡屋檐下,也荡漾在我的心间,成为浓浓的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