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作 我快乐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长期在农村工作,见惯的是山清水秀的美景、阡陌纵横的田野、炊烟袅袅的村庄、春种秋收的繁忙,还有那脱贫攻坚的干部、淳朴可爱的乡亲,更有那家风家教的传承、传统文化的熏陶……那人、那山、那狗,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那么亲切,让我忍不住拿起笔,记录人们的衣食住行,百姓的喜怒哀乐……
写作,要受得了辛苦。
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把农村那些感人的事迹、火热的生活、丰收的喜悦写出来,分享给大家,必须懂得写什么、怎么写、写给谁。一开始,我费尽力气写出的一篇小稿子,连自己也弄不清到底算啥体裁,投出去也是不出意料地泥牛入海,连个响声也听不见。
“唉!算了吧,看起来自己真不是那块料。”一次次的碰壁,让我丧失了写下去的信心。可是,再看看报纸上、电视上那些新闻报道,分明与我见到的同样感人、同样新鲜,心里又有了那么一丝不甘。
那咋办?从头开始学!
我买来有关新闻报道写作的书籍,从“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和“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学起,懂得了什么是新闻;从新闻写作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学起,知道了写新闻要具备的材料;从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学起,知道了新闻报道的倒金字塔等多种结构。这时我才明白,自己过去写的像小学生记流水账一样的东西,根本就不是新闻。
慢慢地,我写的“豆腐块儿”像个样了,并且能在县级小报发表了!再后来,我有了向媒体记者当面学习请教的机会,写出的东西走出县域,开始登上了市报、省报,最后竟登上了国家级大报。我也从此成了一个“小名人”,据说省报、市报记者出去讲课,给众多的通讯员举的例子,就是我。没想到,小小的我竟成了别人眼中的“励志榜样”!
写作,还要耐得住寂寞。
找新闻,必须经常走村入户,到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厂矿车间去发现“活鱼”。写稿子,绝不能坐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必须实地去看、去问、去采访,这样才能写得鲜活生动。这一切,都是在我完成本职工作后才能去,而这时候,可能别人已经回家正在陪伴家人,或者三两知己正在小聚。但是,火热的生活、感人的故事,吸引着我去采访、去写作。
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相邻两个同姓同族、不同乡镇的村暗中展开竞赛。我及时采写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在省报发表后,迅速掀起了各村明争暗赛的热潮;看到我们镇“美丽乡村”越来越多,我及时采写,并“创造”了一个“美丽乡村群”的专用词。
2014年夏季大旱,我冒着酷暑下村,采访到一位村民每天开着自己的水罐车为群众送水的新闻。这篇报道在省报发表后,引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现场采访,并在《午间新闻》栏目播出,把我们的好人好事宣传到了全国!
在到一个柿树专业村采访时,我听到了柿子种植户比赛的新闻,马上想起了非常火爆的《狮王争霸》电影,采写的《“柿”王争霸》的新闻发表在省报,让人们在会心一笑中记住了这个村的柿子。
看到一篇篇稿子发表,我常想,自己流的汗、受的冻、挨的饿、受的累,都值得了。
写作,更是一种快乐的享受,一种催人奋进的激励!
每次看到纯朴农家孝老爱亲的家风家教,我都会被感动。我采写的《重阳节里颂家风》,让一个村里五妯娌一起被评为“好媳妇”的故事成为网红新闻。
每次看到基层干部们默默奉献,我都深受鼓舞。在去年的暴雨洪水中,他们奋不顾身坚守在颍河堤坝上战洪水、堵决口,一位警察因为劳累竟晕倒在大堤上。我迅速采写的一篇篇报道,极大地鼓舞了全市人民众志成城战胜疫情、洪水的豪迈气概。
在脱贫攻坚战一线,许多党员干部用真心真情帮助群众脱贫,与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一个个感人的事迹让我的内心被强烈地震撼。
他是市里某机关的干部,在西部一个贫困山村帮助张老汉一家脱了贫,遗憾的是他离村那天两人没能见上面。为了这一面,张老汉几次打电话要去看他,而他不忍心张老汉跑几十公里的远路,总是撒谎说出差了。没想到这次张老汉头天打电话说要进城进货,第二天就守在他单位门口,“堵”住了上班的他。他心里正为说谎而自责,却不想张老汉进城同样是编了谎,原来是专程给他送锦旗的!两人的谎言见证了两颗火热的心、真挚的情。我奋笔疾书《真诚的谎言》,发表在市报上。
市区的一个普通之家,丈夫下村扶贫,妻子被抽调下乡,刚上初中的儿子经常单独在家,学会了自己做饭。有时接到紧急任务,夜里夫妻二人都不在家,就把孩子一个人反锁在家里。当夫妻二人感到愧对儿子时,没想到儿子电话里的一番话让他们泪如雨下:“我是咱家的男子汉,之前腿骨折都没哭,现在夜里独自在家就不是个事。等你们回来,我给你们擀手工面……”多么可敬的奉献精神,多么懂事的青春少年!我流着热泪,一气呵成《夫妻俩的“争先”约定》,发表后引起了热烈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