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塔山二姨庙传说故事

    二姨庙又叫少姨庙,位于禹州市城南十里柏塔山之上,是人民群众为纪念大禹的妻子女娇和女攸而修建。

    尧舜时期,洪水泛滥,浊浪滔天,山川丘陵到处都是汪洋一片,百姓们民不聊生,大禹临危受命,全身心地投入到治水当中,到了30还没结婚,大禹治理淮河时,来到涂山,涂山就是现在的安徽蚌埠一带,察看到涂山和荆山连在一起,绵延数百里,挡住了淮水流通,使涂山氏部落房屋倒塌,土地淹没,百姓们流离失所,叫苦连天,大禹率治水大军日夜奋战,将荆、涂二山从中间劈开,形成了一个大的峡谷,使淮水顺峡谷东流入海,自此,涂山氏的百姓们重回家园,安居乐业。
    当时涂山氏部落的首领涂山侯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叫女娇,二女儿叫女攸,她姐妹两个正值妙龄少女,长得亭亭玉立,眉目清秀,对于治水英雄大禹崇爱已久。一天,女娇和女攸桑园采桑途中偶遇大禹,顿生爱慕之情,于是就在涂山结为伉俪。
    大禹结婚四天就告别了新婚的妻子女娇和女攸,踏上了治水的征途,一晃就是半年多了,大夫人女娇怀孕快要临产了,大禹也不知道,于是她姐妹俩就准备到工地上找大禹,当时大禹正在轩辕关劈山开路,女娇和女攸紧赶慢赶赶到了轩辕关,大夫人女娇不幸开石生启,撒手而去,大禹为了不影响治水,就吩咐二夫人女攸抱着刚刚出生的启儿回老家抚养,女攸便回到大禹的老家,在柏山上筑邑而居。由于女攸没有照养孩子的经验,面对日夜啼哭的启儿总是惊慌失措,每到夜深人静时,女攸怀抱啼声嘶哑的启儿,思念着心怀天下、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丈夫,盼望着启儿能够无灾无难,健康成长。
    不料到了初夏,柏山周围闹起了一种传染病,年龄越小感染率越高,一旦传染上就会咳嗽,发烧不止,更严重的会有生命危险。这下可吓坏了女攸,于是她就立即召集周围几个村庄的村民到山上采药,因为女攸自幼就跟随母亲涂山侯在山上采药,能认识很多中草药,并知道许多民间治病的偏方。所以女攸把村民们采回来的中草药经过认真筛选,精心熬制,让孩子们一日三饮,就这样整整半个多月,彻底遏制住了这种传染病,这才使女攸长长松了一口气,自此大家都纷纷称赞女攸为“活菩萨”。
    在女攸的精心护理之下,启儿一天天的茁壮成长,等到启儿长到一两岁时,就整天哭着闹着要见他爹爹,女攸和启儿望眼欲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也没有把大禹盼回来,夜幕降临时,女攸眼望天边的彩霞,情不自禁地唱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首情歌:候人漪兮!其意思是说:我在等人哩啊!等人的时光怎么如此漫长呀?
    侯人漪兮这四个字,涵盖了女攸对于大禹的无限思念和深深的眷恋。
    大禹经过十三年的艰苦奋斗终于治平了洪水。一个成功男人的后边离不开默默奉献的妻子,人民群众在感念大禹的同时,也更加怀念他的二位夫人,于是就在柏山建立了禹妃庙,里边供奉有女娇、女攸她姐妹两个的塑像,所以也叫二姨庙,每年的三月初八起有庙会,连唱三天大戏,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一些善男信女们纷纷前来拜谒,想要男孩的夫妇,就来拜拜大奶奶女娇,让大奶奶送给她们一个大胖小子。有子女该升学考试时,就拜拜二奶奶女攸,保佑自己的子女能够学业有成,金榜题名,据说非常灵验。
    二姨庙东100米有一座塔叫做文峰塔,什么时候建造尚不知晓,据说历史非常悠久,到了清乾隆十四年又重新进行了修建,文峰塔为八角形砖塔,塔高16米,共五层,每层门头上都刻有匾额,从一层到五层分别刻有:凌云耸翠、云汉昭回、光照钧台、秀耸钧天、钧台毓秀。
    文峰塔共五层其中三层都有钧台字样,是因女攸在此培养启儿,教之以德,诲之以礼,最终成王。钧台就在与柏山相连的三峰山下,是夏启设国宴大享天下诸侯,夏朝开国的地方。
    塔的东侧有一个大铁钟,重八百多斤,相传,二姨庙的道姑每到五更时前来敲击,声音宏大,余韵悠长,村民们听到钟声,立即起床耕作,很有朝气。
    塔的西边有一老井,水源非常旺盛,连续三年大旱从未汲干过。传说,这口井下通海眼,又有人说可通颍河,有人将两只水鸭放入井里,几天后这两只水鸭竟然从颍河的大石头下游了出来。
    文峰塔所建的方位从风水学上叫做文昌帝君之位,是我们禹州文脉昌盛、文运长久的象征。
    今天我们面对二姨庙,仰望文峰塔,心生无限感慨:
巍哉大禹,功德无量;
九州一通,治国安邦;
女娇功德,千古绝唱;
女攸贤惠,教子有方;
钧台之享,开国君王;
华夏一都,盛名远扬;
文峰耸翠,文脉久长;
颍水滔滔,代代吟唱;
激励后人,再铸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