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开启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新征程

——深入学习贯彻市委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评论之二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支持禹州发展成为“中等城市”,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又赋予其新的内涵。今年是学习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我市在市委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发出号召,要在把握重点中精准发力,全面开启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新征程。
    目标已经确定,奋斗才会成功。
    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需要我们坚持工业强市,放大主导产业优势。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我们要锚定建设“工业强市”目标,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用好存量优势、培育增量优势、形成竞争优势,链式发展做强新材料产业,迈向高端做大装备制造产业,抢抓机遇做优医药健康产业,持续推动这三大主导产业做大做优做强,夯实“工业强市”发展之基。
    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需要我们坚持项目为王,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抓项目,就是抓发展;强项目,就是强未来。近年来,禹州经济发展特别是项目建设已经站上了一个全新的历史起点,具备了腾跃拓展的巨大空间。我们必须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顶住转型阵痛,摆脱路径依赖,一以贯之抓项目、一盯到底抓项目,以高质量项目建设,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具体方法上要校准“精”度、突出“广”度、强化“力”度强化招商引资;要盯住目标、盯住责任、盯住节点推进项目建设;要土地利用集约化、基础设施完善化、“飞地经济”常态化做好要素保障。
    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 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城乡融合发展。许昌作为全省唯一的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我市要抓住机遇,结合许昌市委总体部署,以打造“中等城市”、建设“文明新城”为目标,力争在文明创建上获全胜,在乡村振兴上有突破,在城乡融合上展作为,让人民群众更好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过上高品质生活。具体工作中,要奋力夺冠,持续深化文明创建,坚决打赢全国文明城市“夺牌战”。要聚力突破,持续推动乡村振兴,建设美丽宜居、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要全力改善,持续优化生态环境,让禹州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环境更优美。
    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需要我们坚持科技赋能,强化创新驱动引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要坚定不移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华山一条道”,让创新成为禹州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最强引擎。实施好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高新技术企业增量提质计划,打造超越跨越的强引擎。一体推进各类创新平台建设,不仅要取得原始创新“从0到1”的突破,而且要实现应用研究“从1到100”的跨越,打造转移转化的加速器。落实许昌“英才计划”3.0版新政策,坚持“柔性”引才,瞄准顶尖人才,紧盯领军人才,打造引才育才的磁力场。
    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需要我们坚持以文塑旅,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要紧紧抓住利好机遇,加快“补短板”,扩大影响力,围绕做强乡村生态游、做大康养休闲游、做优体验研学游等特色游,拉长价值链,增强吸引力,提升竞争力。立足资源禀赋,超前谋划布局,引燃后疫情时代的文旅融合发展高潮。
    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还需要我们坚持底线思维,确保社会和谐稳定。要坚决守住经济安全红线、全面织密安全生产防线、持续筑牢社会稳定底线。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千方百计、用心用情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用本质安全维护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社会和谐的稳定大局。
    人勤春来早。当前,15个重大项目已集中开工、春节假日游客突破55万人次……整个禹州大地一派繁荣景象,相信我们一定能够让蓝图变成现实,把愿景变成实景,靠心中有数、手中有策、行动有力,为禹州的明天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