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剪春韭 辛温补肾阳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这是《诗经·豳风·七月》的最后一章,简述一年的劳动和年终燕饮,其中二月(周代以十一月为正,故二月称为四之日)的早祭要用韭菜和羔羊。二月的韭菜最为好吃,且食后有益健康,故诗中将其作为神圣的祭品。
韭因功效得芳名
    韭菜为百合科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有宿根,一次种下,便可长久多次收割,因此得名韭,且汉字“韭”原本就是韭菜在地上生长的形象描绘,《本草纲目》引《说文》曰:“韭字,象叶出地上形。一种而久生,故谓之韭。一岁三、四割,其根不伤,至冬壅培之,先春复生,信乎久生者也。”《医学入门》载:“韭,久也,一种而复生也。”诗中也有类似的描写,唐代王纲在《严氏园林》六言联句中写到:“春韭青青耐剪,香粳日日宜飧。”宋代刘子翚《园蔬十咏·韭》载:“一畦春雨足,翠发剪还生。”
    中医认为,韭菜味辛性温,具有补肾、温中行气、散瘀的功效。韭菜生熟不同,其功效也有差别,《本草求原》载:“生则辛而散血,治血留胃口作痛,及吐衄,扑打,下血,尿血,噎膈,停痰反胃,及痰带血丝。熟则甘而补,除心腹痼冷痃癖,助肾益阳。”由于韭菜具有补肾益阳的功效,故又名壮阳草、起阳草。古代人常服食石钟乳补肾壮阳,故韭菜又名草钟乳。草钟乳之名,来源于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所引民谚:“韭是草钟乳,芡是水硫磺。”并解释说:“俗谓韭叶是草钟乳,言其温补也。”明末王夫之《春日山居戏效松陵体六首·其六》载:“闲栽生苄蒸寒药,拟架番松却暑威。新韭半畦钟乳长,无妨览镜诧新肥。”诗中将新韭比作石钟乳,认为地黄、韭菜最为有益,可使人肥健。韭菜富含膳食纤维,能促进胃肠蠕动和宿便排出,现代人更喜欢称其为“洗肠草”。民间有一个小验方:如果不慎将戒指等异物吞入腹中的,可以用猪油炒韭菜食用,异物可随大便排出。
    韭菜又名丰本,与韭根有关,李时珍说:“韭之茎名韭白,根名韭黄,花名韭菁。《礼记》谓韭为丰本,言其美在根也。薤之美在白,韭之美在黄,黄乃未出土者。”韭根也可入药,其味辛性温,归脾、胃经,具有温中、行气、散瘀、解毒的功效。诗词中也有丰本的描写,如明代程敏政《马嵬八景次韵为阎方伯赋·其四·园栽丛韭》:“玉趾青毛遍石田,名传丰本自何年。”清代奕绘《渔父》:“茄蒂小,韭根丰,白水青盐一并封。”
春食韭菜正当时
    春韭味道鲜美,食用也最符合养生之道,故周代春季祭祀使用韭菜,《礼记·王制》载:“庶人春荐韭,夏荐麦,秋荐黍,冬荐稻。”经历了一个冬天的养精蓄锐,春韭的茎叶贮存了大量养分,鲜嫩碧绿,清香馥郁,味道最好。选择韭菜,也以茎叶直长粗壮,色泽鲜艳翠绿者为佳。
    东汉名士郭泰(字林宗)淡泊名利,一天夜里,有朋友前来拜访,他冒雨剪来春韭,做成美食款待朋友,后世用“冒雨剪韭”形容殷勤款待朋友,如杜甫《赠卫八处士》:“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南史·周颙传》载,文惠太子问颙:“菜食何味最胜?”颙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后世用“周颙韭”赞扬韭菜的美味,如李商隐《题李上谟壁》:“嫩割周颙韭,肥烹鲍照葵。”元代黄玠《顾梅西东吴小隐》:“园有佳蔬胜食肉,春初早韭秋晚菘。”《南齐书》载:“(庾杲之)清贫自业,食唯有韭菹、瀹韭、生韭杂菜。”后世用“庾郎韭”形容甘于清贫的生活,如陆游《闲昧》:“庾郎三韭不妨饱,晏子一裘何恨贫?”
    “春盘得青韭,腊酒寄黄柑。”(苏轼《元祐九年立春》)春季阳气生发,万物复苏,草木发芽,枝叶舒展,肝郁不舒的人适当食用韭菜,能促进肝脏疏泄调达,有助于生发体内阳气,使人心情舒畅。宋代医学家苏颂说:“菜中此物最温而益人,宜常食之。昔人正月节食五辛以辟疠气,谓韭、薤、葱、蒜、姜也。”古代民间立春日有吃五辛盘的风俗,五辛盘由韭菜、蒜等制成,后演变为春盘。
    李时珍说:“(韭菜)入足厥阴经,乃肝之菜也。《素问》言,心病宜食韭。”春季肝气旺盛,可能克伐脾气而引起脾胃虚弱;且春季阳气升发,宜顺时养护养体内阳气,使之保持充沛。辛甘发散为阳,韭菜可助春阳之升发,能补虚益阳,温中行气,调和脏腑,令人能食。《本草纲目》载,有一穷老汉患噎膈病,吃一点儿东西就呕吐,胸中刺痛。有人取来韭菜汁,加入盐、梅、卤汁少许,让老汉细细呷入,后慢慢加量,老汉忽吐稠涎数升而愈。李时珍认为,这是韭菜辛温,能散胃脘痰饮恶血,才治好了老汉的疾病。
    进入夏天后,韭菜气味加重,使人感到熏灼,故宋代医学家寇宗奭说:“春食则香,夏食则臭,多食则能昏神暗目,酒后尤忌。”加之韭菜有滋补肾阳的功效,佛道教将其列为五荤之一,禁止食用。宋代周紫芝《刘德秀县丞凡五和前篇仆亦五次其韵·其四》亦曰:“镂冰纳蔬肠,争洗三韭荤。”另外,韭菜辛温,阴虚内热及疮疡、目疾患者慎食。
韭子辛温补肾阳
    韭菜秋季开花结子,韭子是常用的补阳类中药,味辛、甘,性温,归肝、肾经。《本草纲目》载:“韭子之治遗精漏泄、小便频数、女人带下者,能入厥阴,补下焦肝及命门之不足。”
    韭子温补肝肾,强筋壮骨,单用或配伍仙茅、巴戟天、枸杞子等,可治疗肝肾不足之筋骨痿软、步履艰难、屈伸不利。
    “韭子温辛又有甘,肝经能补命门探。白淫带下堪施女,溺数精遗善治男。”(清代王如鉴《本草约编·韭子》)韭子甘温,补而兼涩,能固精止遗、缩尿止带,宜于肾虚滑脱诸证。韭子单用或配伍补骨脂、益智仁、菟丝子等,可治疗肾阳虚衰,下元虚冷之阳痿不举,遗精遗尿;单用本品醋煮,焙干研末,炼蜜为丸,空心温酒送服,可治疗肾阳不足、带脉失约、白浊带下。需要注意的是,韭子辛温,阴虚火旺者忌用。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清代曹雪芹《杏帘在望》)青青春韭,既有文人骚客的诗情雅韵,也有普通百姓的人间烟火,还有济世医家的淡淡药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