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多措并举抓牢粮食生产
根据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总体部署,2023年,我市粮食种植面积要稳定在148.26万亩以上,粮食总产要保持在60.6万吨以上,持续稳固全国产粮大县地位,多措并举保障全国粮食安全。
规范落实支农惠农政策。我市严格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小麦最低收购价、农机补贴等惠农政策,统筹做好农资保供稳价,实现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全覆盖,保护种粮农民积极性。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开展“吨粮田”创建。鼓励发展粮食订单生产,实现优质优价,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深入推进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扎实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加大田间巡逻检查力度和频次,严防“割青毁粮”现象发生。
持续建设高标准农田。我市高质量编制高标准农田建设十年规划,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水平,争取建成更多的高产田、吨粮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成区改造提升,按照建设标准化、装备现代化、应用智能化、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环境生态化要求,集中连片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抓好农田水利设施问题排查整改,进一步健全高标准农田长效管护机制,确保长期发挥效益。
切实抓好农业防灾减灾。提升气象灾害预测预报频度,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和应急联动工作效率,重点防范干旱、雨涝、干热风、倒春寒等多发性灾害。健全农作物病虫害防控体系,依托全国农作物病虫疫情监测分中心(河南省)田间监测点,加强小麦条锈病、赤霉病和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监测预报和统防统治,扩大小麦“一喷三防”覆盖率。
创新提升农科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县级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作用,充实完善乡村两级农技队伍,组织科技人员下沉基层,打通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鼓励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社会化服务,为农户提供耕、种、收、管、储、运等综合性社会化服务,促进农业生产节本增效,提升效益。
强化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化学农药、化肥施用量保持负增长。落实耕地土壤污染分类管理,完善耕地土壤污染预警制度,构建耕地土壤污染预警体系,防止耕地污染。做好废弃农膜回收处置,在覆膜重点区域推进加厚地膜使用和可降解地膜应用,废旧农膜回收率稳定在90%以上。严格农作物秸秆禁烧管控,积极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